六孔皆相通方∶ 捣茅根汁,着纳孔中。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虾蟆方第三十内容:《病源论》云∶虾蟆 者,饮食流于经脉,结肿寒热,因溃成 。服药有物随小便出,
如虾蟆之状。
《千金方》∶有虾蟆 方∶ 五月五日蛇头及野猪脂付水衣敷之佳。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蛙方第三十一内容:《病源论》云∶蛙 者,饮食居处有蛙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经脉而成 。因服药随小便 出物,状如蛙形是也。
《千金方》∶有蛙 方∶ 蛇腹中蛙灰敷之。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蛇方第三十二内容:《病源论》云∶蛇 者,居处饮食有蛇毒瓦斯,入于脏,流于脉。寒热结肿,出处无定,
因溃成 。服药有物随小便出,如蛇形。
《千金方》∶有蛇 方∶ 蛇蜕灰,腊月猪脂和敷之。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方第三十三内容:《病源论》云∶ 者,由居处饮食,有 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经脉所生。初得之 时,如枣核许,或满百日,或满周年,走不一处,成孔脓汁溃漏。
《千金方》有 方∶ 捣瓜根敷,至瘥。慎口味。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雀方第三十四内容:《病源论》云∶雀 者,居处饮食,有雀之毒瓦斯,入于脏,流于脉,发无定处,因溃成 。服药有物随小便出,状如雀KT 。
《千金方》有雀 方∶ 母猪屎灰,和腊月猪膏敷,虫出如雀形。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石方第三十五内容:《病源论》云∶石 之状,初起两头如梅李核靳实按之强如石而寒热,热后溃成 。
《千金方》有石 从两头出者,其状坚实,令人寒热方∶ 以大铍针破之,鼠粘草二分末,和鸡子一枚敷之。
又方∶捣槐子和井花水敷之。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风方第三十六内容:《病源论》云∶风 者,由风邪在经脉,经脉结聚所成也。
《经心方》∶治风 鼠 方∶ 桑白皮七、八斤,细锉,水二斗,煮取汁一斗,更煎汁,取二升半,顿服下,虫瘥。
又方∶烧地黄叶粘贴得瘥。
又方∶杏仁一升,熟捣,和生猪脂敷上。
《千金方》∶风 及鼠 方∶ 赤豆 白蔹 黄 牡蛎 四味等分,酒服方寸匕,三。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内方第三十七内容:《病源论》云∶内 者,人有发疮,色黑有结内有脓,久乃溃出,侵食筋骨,谓之内 。
《龙门方》∶治内 方∶ 取槐白皮十两捣丸绵裹,纳下部验。
又方∶煎楸叶,作煎稠,堪丸,以竹筒纳下部,蚶、痔、 悉瘥。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脓方第三十八内容:《病源论》云∶诸 皆有脓汁,此 独以脓为名者,是诸疮久不瘥成 ,而重为热气所 乘,毒瓦斯停积生脓,常不绝,故谓之脓 。
《千金方》有脓 方∶ 桃花末和猪脂敷之。
又方∶盐,面和,烧灰敷之。
《龙门方》∶ 脓出方∶ 石硫黄末,置疮孔中,以艾灸立验。
《本草》 脓出方∶ 杨卢木,水煮叶汁。洗之,立瘥。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治冷方第三十九内容:《病源论》云∶冷 者,亦是诸疮得风冷,久不瘥,因成 ,脓汁不绝,故为冷 。
《千金方》∶凡一切冷 方∶ 烧人吐出蛔虫灰,先甘草汤洗 ,后着灰,无不瘥者,慎口味。
<目录>卷第十七<篇名>治丹毒疮方第一内容:《病源论》云∶夫丹者,人身体,忽然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也。或发手足,或发 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是疽之类,不急治则痛,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去脓血数升。若发于节间,便流之四肢,毒入腹杀人。小儿得之最忌。
又云∶白丹者,初发痒痛,微虚肿,如吹,疹起不痛不赤,而白色也。由挟风冷,故使 色白也。
黑丹者,初发亦痒痛,或 肿起,微黑色也。由挟风冷,故色黑。
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粟如鸡冠肌理。由风毒之重,故 使赤也。亦名茱萸丹。疹者,肉色不变,又不热,但起隐疹,相连而微痒,故谓丹疹之。
室火丹者,初发时必在腓肠,如指大,长二、三寸,皮色赤而热之。
天灶火丹者,发时必在于两股里冲,引至阴头而赤肿是也。
废灶火丹者,发时必于足趺上,而皮色赤者是也。
尿灶火丹者,丹发于胸腹及脐,连阴头皆赤是也。
烟火丹者,丹发于背,亦在两臂,皮色赤是也。
火丹者,丹发于髀,而散走无常处,着处皮赤是也。
萤火丹者,丹发于骼至胁,皮赤是也。
石火丹者,丹发通身,似缬。自突如粟是也,皮色乃青黑也。
《短剧方》云∶丹毒者,方说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丹涂,赤色也。大者,如手掌 大。其剧者,竟身体。亦有痛痒微肿者。方用∶ 赤小豆二升,舂,下筛,以鸡子白和如泥涂之,小干复涂之,逐手消也。竟身者,倍合 之尽,复作,纳宜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