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9-幼幼集成-第46页

萝卜子(炒,各等分)
共为末,姜汁煮神曲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钱,姜汤化下。
\x苏陈九宝汤\x 治风寒闭肺而作哮喘。
净麻黄(五分) 红云皮(五分) 南薄荷(五分) 青化桂(取心,五分) 紫苏叶(四分) 桑白皮(五分)
大腹皮(一钱) 光杏仁(四分) 炙甘草(六分)
生姜三片,水煎,临服加童便少许冲服。
\x牛黄夺命散\x 治胸膈有痰,肺胀大喘。
黑牵牛(半生半炒,取头末,五钱) 锦庄黄(酒润,晒干) 陈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白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临服加蜜数匙,以气平为度。
\x人参五味子汤\x 方见卷三咳嗽门。
\x贞元饮\x(景岳新方) 治气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势甚垂危。常人但知为气急,
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肝肾已败。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
大熟地(五钱) 白当归(三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热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五片;气虚脉微至极者,速加人参;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
加肉桂一钱。
\x理阴煎\x(景岳新方) 治肾肝亏败,不能纳气,浮散作喘。
干熟地(三钱) 白当归(二钱) 炮姜灰(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手足冷者,加熟附子一钱,青化桂一钱。
水二盅,煎七分,热服。
<目录>卷三\哮喘证治<篇名>哮喘简便方属性:治痰气壅塞,悉尼汁一杯,生姜汁四分之一,蜂蜜半杯,薄荷细末一两,和匀,器盛,重汤煮一时之久,
任意与食,降痰如奔马。
\x化痰丸\x 丝瓜烧存性,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汤化下。化痰 最捷,兼能止嗽。
\x坠痰丸\x 治一切风痰、湿痰,老痰、痰火,胸痞满,气壅塞。
黑牵牛(四两,炒,止取头末一两) 大皂角(去皮弦及子,酥炙黄,四钱) 生白矾(三钱)
共为细末,米糊丸。每服一钱,儿稍大者二钱,空心姜汤服。痰涎从大便出;久病之人,五日、十日一服;
病缓者半月一服。
治醋呛成吼,用甘草二两去赤皮,每段切二寸长,两半劈开,用猪胆二枚取汁,浸甘草三日,取起,火上炙 干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晚临卧服二钱,茶汤送,神效!
哮喘久不止,不拘老小,一服即止,并治小儿奶哮,石膏、半夏、栝蒌仁、陈皮、麻黄各一钱五分,枳实、
杏仁各一钱,甘草七分,生姜五片,水煎,热服。
\x清金丹\x 治一切吼疾,或痰或食,遇浓味即发者尤妙。
萝卜子蒸熟,晒干,为末,猪牙皂烧存性,等分 共为细末,姜汁打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姜汤送下。
<目录>卷三<篇名>诸疳症治属性:夫疳之为病,亦小儿恶候。十六岁以前,其病为疳,十六岁以上,其病为痨,皆真元怯弱,气血虚衰之所 致也。究其病源,莫不由于脾胃,盖胃者,水谷之海也。水谷之精气为荣,悍气为卫,荣卫丰盈,灌溉诸脏。
凡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所以水谷素强者无病,水谷减少者病,水去谷亡 则死矣。凡病疳而形不魁者,气衰也;色不华者,血弱也。气衰血弱,知其脾胃必伤。有因幼少乳食,肠胃未 坚,食物太早,耗伤真气而成者;有因甘肥肆进,饮食过餐,积滞日久,面黄肌削而成者;有因乳母寒热不调,
喜怒房劳之后,乳哺而成者;有二三岁后,谷肉果菜恣其饮啖,
因而停滞中焦,食久成积,积久成疳;复有因取积太过,耗损胃气,或因大病之后,吐泻疟痢,乳食减少,以致 脾胃失养。二者虽所因不同,然皆总归于虚也。其证头皮光急,毛发焦稀,腮缩鼻干,口馋唇白,两眼昏烂,
揉眉擦鼻,脊耸体黄,斗牙咬甲,焦渴自汗,尿白泻酸,肚胀肠鸣,癖结潮热,酷嗜瓜果、咸炭、水泥者,皆其 候也。然治寒以温,治热以凉,此用药之常法。殊不知疳之为病,皆虚所致,即热者亦虚中之热,寒者亦虚中之 寒,积者亦虚中之积。故治积不可骤攻,治寒不宜峻温,治热不可过凉。虽积为疳之母,而治疳必先于去积,然 遇极虚者而迅攻之,则积未去而疳危矣。故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书曰∶壮人 无积,虚则有之。可见虚为积之本,积反为虚之标也。
如恶食滑泻,乳食直下,牙龈黑烂,头项软倒,四肢厥冷,下痢肿胀,面色如银,肚硬如石,肌肉青黑,
肛门如筒,口吐黑血,吐利蛔虫,并为不治。
初病者以集圣丸为主,久病者但以肥儿丸调之,以补为消可也。
凡疳之初起者,集圣丸为主方,其有五脏兼证,从权加减,不必多求方法。
<目录>卷三\诸疳症治<篇名>入方属性:\x芦圣丸\x 治冷热新久一切疳证,以此为主。
真芦荟(酒蒸) 五灵脂(炒) 夜明砂(炒) 真广皮(酒炒) 杭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