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肝败也。《内经》有善则不见,恶则见之之言,显然可证。在常 俗之辈,见其搐掣,又必为之镇惊化痰,截风定搐矣,谁复为之保固真元,维持竭绝哉?不知此等之证,阴阳 两败,脏腑俱伤,苟非大力之品,莫可挽回。所以屏去杂药,独用人参之甘温,天员之甘润,味极纯正,饲之儿 喜,况人参之力,在阴益阴,在阳益阳,荣卫气血,精神意智,无不补者,而且昼夜不彻,则真元阴受其长养 之功,乌得不效!又曰∶初服即效,而必待三七之日,始奏全绩者,何也?曰∶克削过伤,枯燥已极,如旱苗 焦壤,豪雨无裨,心淙淙润泽,始可盈科。至于三七之久,天地来复之机,业已三至,人身荣卫,已周一千五 十度,升降有恒,神气已足,不药之庆,夫复何疑!此等之治,非谓世之婴儿,一有咳嗽,盒饭用参,第禀受 先亏,胎元怯弱者,有不得不用之势。独惜前医偏执己见,即数分之参,断不肯用,孰知用至六两之多,始收 全效。可见辨证不真,误人非浅,故笔此以为择医者劝。
<目录>卷三\咳嗽证治<篇名>咳嗽简便方属性:小儿咳嗽声不出者,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北五味七 粒煎汤,化服。
肺实咳嗽痰喘,葶苈子隔纸炒为末,枣肉为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汤化服。
咳嗽多痰,葶苈子隔纸炒、知母微炒,各五钱,研末,砂糖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白 汤化下。
小儿喘嗽发热,自汗吐红,脉虚无力。人参切片,焙干,天花粉切片,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蜜汤 调服,以瘥为度。
秋天肺燥,咳嗽无痰,北沙参一味,每服五钱,净水浓煎,热服。
小儿百 嗽,痰壅喘咳,用贝母五钱,淡姜汤润湿,饭上蒸过,甘草半生半炒,二钱五分,研细末,砂糖 为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米饮化服。
热痰咳嗽,痰出稠浓,或咽喉痛,制南星、制半夏各三钱半,枯黄芩七钱,焙燥为末,砂糖为丸芡实大。
每用一丸,姜汤化服。
<目录>卷三<篇名>哮喘证治属性:经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又曰∶肺病者,喘咳逆 气,肩背痛,汗出。夫喘者,恶候也。肺金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上逆而为喘。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
喘者,肺之 郁也。吼者,喉中如拽锯,若水鸡声者是也;喘者,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是也。故吼以声响 言,喘以气息名。凡如水鸡声者为实,喉如鼾声者为虚,虽由于痰火内郁,风寒外束,而治之者不可不分虚实也。
有因外感而得者,必恶寒发热,面赤唇红,鼻息不利,清便自调,邪在表也。宜发散之,五虎汤。
有因热而得者,必口燥咽干,大小便不利。宜葶苈丸微下之。
有因宿食而得者,必痰涎壅盛,喘息有声。先用山楂、神曲、麦芽各三钱,煎汤与服,消其食,次千缗汤。
素有哮喘之疾,遇天寒暄不时,犯则连绵不已,发过自愈,不须上方。于未发时,可预防之。有一发即能 吐痰者,宜服补肾地黄丸加五味、故脂,多服自愈;有发而不吐痰 者,宜痰喘方。
凡哮喘初发,宜服苏陈九宝汤。盖哮喘为顽痰闭塞,非麻黄不足以开其肺窍,放胆用之,百发百中。
或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盛,忽然大喘者,名马脾风。盖心为午火属马,言心脾有风热也。小儿此 证最多,不急治,必死,用牛黄夺命散下之效。
凡大病久病之后,或久服寒凉克削之后,或久吐久泻之后,忽然气急,似喘非喘,气息短促,名为短气。
短者断之基,气将脱也。速宜挽救,人参五味子汤效。
又有虚败之证,忽然张口大喘,入少出多,而气息往来无滞。此肾不纳气,浮散于外,大凶之兆,速投贞 元饮;不效,理阴煎加人参、鹿茸,或可挽救。
如汗出如油,发润而喘者,肺绝也;汗出如油,张口大喘者,命绝也;直视谵语而喘者,肝绝也。凡大病 正气欲绝,无根脱气上冲,必大喘而绝矣。
<目录>卷三\哮喘证治<篇名>入方属性:\x五虎汤\x 治寒邪入肺而作 ,盖 为寒痰固结,非此方不能解散。
净麻黄(七分) 光杏仁(一钱) 陈细茶(一钱) 熟石膏(一钱五分) 炙甘草(四分)
净水煎,空心服。
\x葶苈丸\x 方见卷三咳嗽门。
\x千缗汤\x 治痰闭肺窍,喘息有声。
法半夏(二钱) 大皂角(五分) 老生姜(一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服。以上皆素无哮喘,而暴发者用。
\x补肾地黄丸\x 治先天不足,肝肾虚者通用。
熟地黄 怀山药 山萸肉(各一两) 嫩鹿茸 淮牛膝(各二两) 粉丹皮 白云苓 宣泽泻(各一两)
北五味 补骨脂(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三钱,淡盐汤空心下。
\x痰喘方\x 治哮喘无痰者,盖痰入于肺窍,不能出故也。
官拣参 制南星 制半夏 栝蒌霜 香附米 皂角灰 真广皮(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