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心腹胀闷。
陈橘皮散方陈橘皮(汤浸,去瓤,焙) 高良姜(锉) 人参(去芦头) 槟榔(各一分) 白茯苓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壮热腹胀。
代赭丸方代赭(细研) 当归(锉,微炒) 朱砂(细研,水飞过)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各半两) 麝香(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化,发热有时。
槟榔丸方槟榔 牵牛子(微炒)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干姜(炮裂,锉)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晚后再服。更看儿大小,临时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多吐痰涎。
人参丸方人参(去芦头) 丁香 干姜(炮裂,锉)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虚胀。
丁香丸方丁香 木香 乳香(细研) 雄黄(细研)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肉豆蔻(去壳) 槟榔(各二颗) 巴豆霜(半分) 硫黄(半分,细研) 朱砂(细研,水飞过。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
五灵脂丸方五灵脂 代赭(各一两) 巴豆霜(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一岁以温水下一丸,加至三丸即不添也。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
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一枚,去壳) 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青木香丸 大人、小儿宽中利膈,行滞气,消饮食。治胸膈噎塞,腹胁胀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方:木香(二十两)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各四十两) 黑牵牛(二百四十两,炒香,别捣,取末一百二十两) 槟榔(四十两。酸粟米裹,湿纸包,灰火中煨令纸焦,去饭)上为细末,入牵牛末令匀,渐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汤、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五丸、七丸。小儿一岁服一丸。怀妊妇人不得服之。
《谭氏殊圣方》:壮热时时又作寒,都缘食作不多安。早求洗肺为良药,免得儿心似火煎。白术、桔梗、橘皮散,蜜调和合去顽涎。水银磨入生犀服,一粒神丹病永痊。
褊银丸白术 桔梗 陈橘皮(各一分) 银箔(三片,水银一钱。同结成砂子) 犀角(末,一钱,研) 巴豆(二粒。去皮。枣一个,裹烧熟)上为末,蜜丸小豆大,捻令褊。薄荷水研下一丸。
《婴孺》治少小腹大,短气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方。
黄芩 大黄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 芒硝(各二分)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为三服。一岁以上为五服。
《婴孺》治少小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
牛黄鳖甲丸方鳖甲 麦曲(炒) 麦门冬(去心) 柴胡(去芦头) 大黄 干姜 芎(各一两) 牛黄(二分) 浓朴(炙) 茯苓 桂心(各半两) 芍药(五分)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食不消,腹满不利。
鸡子汤方鸡子(五个,去白) 乱发(一鸡子大,梳去垢恶)上取鸡子汁淋发上,及热,数按之令汁出,取服。量儿大小与之。无毒,得下妙。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乳食不消,腮肿,舌肿,惊躁,渴泻,惊热、惊疳。
玉珍散方滑石(白者佳) 石膏( 。各半两) 甘草(炙) 蚌粉(水淘,澄去砂石,却连盏在火上 通红,刮下,用水飞过,细研,秤) 白附子 白僵蚕(直者,去丝炒。以上各一分)上为末,入脑、麝各少许。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五、七岁一钱,麦门冬熟水调下。如渴、泻,乌梅汤调下;惊疳,灯心汤调下;小儿气怯者,脑、麝须极少许。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乳食不消,发渴,心躁。
银涎散方上用粉霜不拘多少,入乳钵研令极细。每服婴孩一字,四、五岁以下半钱,煎莲花汤下,冬月用莲肉煎汤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乳食不消,泻不止。
白龙丸方白龙骨 白石脂(各一分)上为末,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紫苏、木瓜汤吞下,一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刘氏家传》小儿心腹胀满,疳气,伤食,臆肚,泻痢不转方。
青州枣(一个) 巴豆(一粒,去心)上巴豆安枣内,慢火炙令焦黑,乳钵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