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病,百个难医一个命。胃积多生手掌疮,疳劳吐泻应难整。孩儿生下五色恶,瘦弱伶仃无瘥日。久泻止来又忽泻,口中热气奔奔突。手足生疮朝暮热,不用苦药多是卒。
茅先生小儿六般积不治歌:小儿六件积为凶,面黑瘦恶药难冲。久泻多方止不住,手脚心痛命须终。颊红热极并惊久,口中热气命还穷。
《玉诀》小儿积伤候歌:积伤腹痛 饶啼,喘促痰高乳食稀。泻痢无常频发热,面黄虚肿本伤脾。
此患看虚实与下,次调胃气即妙。又一本云:此看虚实先取葱汤丸(方见惊积门中,与吉氏同),次银白散补(方见乳癖门中。)《千金》治小儿结实,乳食不消,心腹痛。
牛黄双丸方牛黄 太山甘遂(各半两) 珍珠(六铢) 杏仁(浸去皮尖) 芍药 黄芩(各一两) 巴豆(去皮膜,十八铢)上七味末之,蜜丸。一岁儿饮服如麻子二丸,但随儿大小加减之。
《千金》紫双丸 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中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驶病重者,当用之。
方中并无赤丸,而比用朱砂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巴豆(去皮,十八铢) 麦门冬(去心,十铢) 甘草(炙,五铢) 甘遂 朱砂(各二铢) 蜡(八铢) 蕤核仁(汤浸,去皮,十八铢) 牡蛎(火 令赤,八铢)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内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岁儿服如荏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投粥、热饮数合即下。丸皆双下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外台》曾青丸 疗大人、小儿久寒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者,服之二十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寿。浩仲堪云:扁鹊曾青丸,疗久癖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咳逆消渴,随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少宜服,药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 朴硝(各二分) 茯苓 寒水石 大黄 附子(炮。各三分) 巴豆(二分,去心、皮,熬)上七味各异捣,下筛。巴豆、硝石合捣六千杵,次内附子捣相得,次内茯苓捣相得,次内大黄捣相得,次内曾青捣相得,次内寒水石捣相得,次内蜜和捣千杵。大人服如大豆二丸;小儿五岁以下如麻子大一丸;二、三岁儿如黍米一丸。如服药,以饮薄粉粥清下,当覆卧,令汗出。吐下气发作,服二丸;霍乱服三丸,泄泻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猪肉、冷水、芦笋、大酢。崔氏同。
《外台》疗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瘦弱,不能饮食。
真珠丸方真珠(研,半两) 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枚) 麦门冬(去心,一两) 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期岁儿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大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令小儿肥白无病,已试验。《婴孺》方同,用丹砂不用真珠。
《博济方》:消除积滞,化胃久伏积聚。
丹砂丸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却入新水内,洗七遍净,去膜并心、皮。入乳钵内,一向研如粉,量出油) 豆蔻(四个,为末) 木香 朱砂(细研。各一分)上件同研令细,以面糊和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儿一丸。酒食所伤,盐汤下,温水亦得。小儿疳气,肚胀,腹聚、米饮下。
《博济方》:下虚中积久,曾取转不得者。
抵圣丸犀角(镑末,二钱) 蝎梢(三七个) 银末 朱砂(各一钱) 巴豆(二十枚,去皮、膜) 芫花(二钱。
同巴豆用好醋二盏,煮令醋尽,拣出巴豆,以冷水浸洗、控干,芫花再炒令干。捣末,取二分用)上件同为细末,再研如面,将巴豆别研如糊,和匀,以水煮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如小儿因惊积聚,粘滑毒物在于脾胃,累曾取下,变成虚积,枣汤下。体热、困闷,眼合不开,黄连、甘草、薄荷、桃仁汤化腻粉一字许下。一岁以上、三岁以下二丸;小可只一丸,米饮下。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胀满,夜有盗汗,日渐羸瘦,用姜枣汤下。妇人血气,米醋汤下五、七丸。更在临时约其虚实加减用之。张氏家传方同,名紫金丹。
《博济方》治小儿虚中有积,时作壮热,烦渴,腹脏不调。
圣饼子延胡索(七个大者) 石燕子(一枚,为细末) 粉霜(半钱) 腻粉(五钱)上件四味同研至细,滴水和为饼子,如黑豆大,以灰火烧熟,再研为末,以水和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嚼破,温汤下,临卧服。
《灵苑》治小儿虚积乳癖。
软金丹方腻粉(二钱) 硼砂(皂子大) 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