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十四粒,同炒,豆黄去豆,以瓜同陈仓米再 炒熟,去瓜,研米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汤下。盖米收胃气,巴豆逐水,丝瓜象 人脉络,借其气以引之也。此乃元时杭州名医宋会之之方。(鲜于枢《钩玄》)。
\x叶\x 【主治】癣疮,频 掺之。疗痈疽疔肿卵 (时珍)。
【附方】新六。
虫癣∶清晨采露水丝瓜叶七片,逐片擦七下,如神。忌鸡、鱼、发物。(《摄生众妙方》)。
阴子偏坠∶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子壳(烧灰)二钱,温酒调服。(余居士《选奇 方》)
头疮生蛆,头皮内时有蛆出∶以刀切破,挤丝瓜叶汁搽之。蛆出尽,绝根。(小山《怪 证方》)。
汤火伤灼∶丝瓜叶焙研,入辰粉一钱,蜜调搽之。生者捣敷。一日即好也。(《海上名方》)。
鱼脐疔疮∶丝瓜叶(即虞刺叶也)、连须葱白、韭菜等分,同入石钵内,研烂取汁,以 热酒和服。以渣贴腋下,病在左手贴左腋,右手贴右腋;病在左脚贴左胯,右脚,贴右胯;
在中贴心、脐。用帛缚住,候肉下红线处皆白则散矣。如有潮热,亦用此法。却令人抱住,
恐其颤倒则难救矣。(危氏《得效方》)。
刀疮神药∶古锻石、新锻石、丝瓜根叶(初种放两叶者)、韭菜根各等分,捣一千下作 饼,阴干为末,擦之。止血定痛生肌,如神效。侍御苏海峰所传。(董炳《集验方》)
\x藤根\x 【气味】同叶。
【主治】齿 脑漏,杀虫解毒(时珍)。
【附方】新八。
预解痘毒∶五六月取丝瓜蔓上卷须阴干,至正月初一日子时,用二两半煎汤(父母只令 一人知),温浴小儿身面上下,以去胎毒,永不出痘,纵出亦少也。(《体仁汇编》)。
诸疮久溃∶丝瓜老根熬水扫之,大凉即愈。(《应验方》)。
喉风肿痛∶丝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饮之。(《海上名方》)。
脑崩流汁,鼻中时时流臭黄水,脑痛,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也∶用丝瓜藤近根三、五 尺,烧存性。每服一钱,温酒下,以愈为度。(《医学正传》)。
牙宣露痛《海上妙方》∶用丝瓜藤阴干,临时火 存性,研搽即止,最妙。《惠生堂方》∶ 用丝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灯心一把,水煎浓汁,漱吐,其痛立住如神。咽喉骨鲠∶七月七 日,取丝瓜根阴干,烧存性。每服二钱,以原鲠物煮汤服之。(笔峰《杂兴》)。
腰痛不止∶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温酒服二钱,神效甚捷。(邓笔峰《杂兴》)。
【附录】天罗勒(《拾遗》)。藏器曰∶生江南平地。主溪毒, 碎敷之。
时珍曰∶陈氏注此不详。又江南呼丝瓜为天罗,疑即此物,然无的据,姑附之。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篇名>苦瓜内容:(《救荒》)
【释名】锦荔枝(《救荒》)、癞葡萄。
时珍曰∶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实及茎、叶相似得名。
【集解】周定王曰∶锦荔枝即癞葡萄,蔓延草木。茎长七、八尺,茎有毛涩。叶似野葡 萄,而花又开黄花。实大如鸡子,有皱纹,似荔枝。
时珍曰∶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五月下子,生苗引蔓,茎叶卷须,并如葡萄 而小。七、八月开小黄花,五瓣如碗形。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 如癞及荔枝壳状,熟则黄色自裂,内有红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扁如瓜子,亦有痱 。南人以青皮煮肉及盐酱充蔬,苦涩有青气。按∶费信《星槎胜览》云∶苏门答剌国一等 瓜,皮若荔枝,未剖时甚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香甜可口。疑此即苦瓜也。
\x瓜\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时珍《生生编》)。
\x子\x 【气味】苦、甘,无毒。
【主治】益气壮阳(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篇名>菜之四内容:(水菜类六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篇名>紫菜内容:(《食疗》)
【释名】紫 (音软)。
【集解】诜曰∶紫菜生南海中,附石。正青色,取而干之则紫色。
时珍曰∶闽、越海边悉有之。大叶而薄。彼人 成饼状,晒干货之,其色正紫,亦石衣 之属也。
【气味】甘,寒,无毒。
藏器曰∶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热醋少许,即消。
【主治】热气烦塞咽喉,煮汁饮之(孟诜)。病瘿瘤香港脚者,宜食之(时珍)。
【发明】震亨曰∶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乃咸能软坚之义。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篇名>石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石 生南海,附石而生。似紫菜,色青。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下水,利小便(藏器)。主风秘不通,五膈气,并脐下结气,煮汁饮之。胡人 用治疳疾(李 )。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