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篇名>丝瓜内容:(《纲目》)
【释名】天丝瓜(《本事》)、天罗(《事类合璧》)、布瓜(同上)、蛮瓜(《本事》)、鱼 。
时珍曰∶此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昔人谓之鱼 ,或云虞刺。始自南方来,
故曰蛮瓜。
【集解】时珍曰∶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
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 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一、二 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 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
子在隔中,状如栝蒌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x瓜\x 【气味】甘,平,无毒。
入药用老者。
【主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甚妙(震亨)。煮食,除热 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
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 ,
痘疹胎毒(时珍)。暖胃补阳,固气和胎(《生生编》)。
【发明】颖曰∶丝瓜本草诸书无考,惟痘疮及脚痈方中烧灰用之,
亦取其性冷解毒耳。
时珍曰∶丝瓜老者,筋络贯串,房隔联属。故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 ,祛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
【附方】新二十八。
痘疮不快,初出或未出,多者令少,少者令稀∶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末,
砂糖水服。(《直指》)。
痈疽不敛,疮口太深∶用丝瓜捣汁频抹之。(《直指方》)。
风热腮肿∶丝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严月轩方》)。
肺热面疮∶苦丝瓜、牙皂荚并烧灰,等分,油调搽。(《摘玄方》)。
玉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频搽之。(丹溪方)。
坐板疮疥∶丝瓜皮焙干为末,烧酒调搽之。(《摄生众妙方》)。
天泡湿疮∶丝瓜汁调辰粉,频搽之。
手足冻疮∶老丝瓜烧存性,和腊猪脂涂之。(《海上方》)。
肛门酒痔∶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严月轩方》)。
痔漏脱肛∶丝瓜烧灰、多年锻石、雄黄各五钱为末,以猪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
收上乃止。(孙氏《集效方》)。
肠风下血∶霜后干丝瓜烧存性,为末,空心酒服二钱。一名蛮瓜,一名天罗,一名天丝 瓜是矣。(许叔微《本事方》)。
下血危笃不可救者∶丝瓜(即天罗)一个(烧存性),槐花减半。为末,每空心米饮服 二钱。(《普济方》)。
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干丝瓜一枚(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一方煨 食之。俗名鱼 是也。(《经验良方》)。
血崩不止∶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服。(《奇效良方》)。
经脉不通∶干丝瓜一个为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晒干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下。先服 四物汤三服。(《海上名方》)。
乳汁不通∶丝瓜连子烧存性研。酒服一、二钱,被覆取汗即通。(《简便单方》)。
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用丝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 酒服。(《寿域神方》)。
小肠气痛,绕脐冲心∶连蒂老丝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甚者不过二、
三服即消。卵肿偏坠∶丝瓜架上初结者,留下,待瓜结尽叶落取下,烧存性为末,炼蜜调成 膏,每晚好酒服一匙。如在左左睡,在右右睡。(刘松石《保寿堂方》)。
腰痛不止∶天罗布瓜子仁炒焦,擂酒热服,以渣炒热敷之。(熊氏《补遗》)。
喉闭肿痛∶天罗瓜研汁灌之。(《普济》)。
卒然中风∶防风、荆芥一两,升麻半两,姜三片,水一盏,煎半盏,以丝瓜子研,取浆 半盏,和匀灌之。如手足麻痒,以羌活煎汤洗之。(唐瑶《经验方》)。
化痰止嗽∶天罗(即丝瓜),烧存性为末。
枣肉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摄生众妙方》)。
风虫牙痛∶经霜干丝瓜烧存性为末,擦之。(《直指方》)。
风气牙痛,百药不效者用此,大能去风,惟蛀牙不效。天罗(即生丝瓜)
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末频擦,涎尽即愈。腮肿,以水调贴之。
马敏叔云∶此乃严月轩家传屡效之方,一试即便可睡也。
食积黄胆∶丝瓜连子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因面得病面汤下,因酒得病温酒下,连 进数服愈。(《卫生易简方》)。
小儿浮肿∶天罗、灯草、葱白等分,煎浓汁服,并洗之。(《普济方》)。
水蛊腹胀∶老丝瓜去皮一枚(剪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