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526-雅堂文集-清-连横-第49页

五十一年,林爽文既陷彰化,迭攻诸罗,总兵柴大纪婴城守,士民效死勿去;事闻,下旨褒奖,改名嘉义。续以张丙之役,戴春潮之役屡陷重围而守志益坚。盖以嘉义为府城北蔽,嘉义有失则府城垂危,故筹防不可不慎。
今为郡。
○颜思齐墓
颜思齐墓在嘉义东南三界埔。思齐,天启时人,为海盗,据台湾,郑芝龙附之;事在台湾通史。
○红毛井
红毛井在嘉义县署之左,荷人所开也。方广六尺,深二丈许。泉甘洌,胜于他井。居民相传,饮此水则不犯疫疠。郑氏时。智武镇戍此,曾修之。
○万年故县
万年县在兴隆里,郑氏建。清代改名凤山,驻南路营。康熙六十年,杜君英破之,参将马定国阵没。翌年,知县刘光泗始建土城。乾隆五十一年,庄大田复破之,文武多死,乃移于埤头店,植竹为城。蔡牵之乱,吴淮泗陷埤头,将军赛冲阿议城旧治,未行。道光四年,巡抚孙尔准巡台,奏请重建。时适有杨良斌之变,潜入新城,其议遂定。六年八月竣工。然官民多不欲迁,仍居埤头,而旧治遂废。
○半屏山
半屏山在旧城城外,巉崖矗立,状如列屏,故凤山县志有「半屏夕照」之景,题咏甚多。又名旗山
○莲花潭
莲花潭在半屏山南麓,修而且广,望之似湖。荷花盛开,香闻数里。康熙四十四年,知县宋永清建文庙,浚之以为泮池,故有「泮水荷香」之景。其后迭淤迭浚。朱筠园、吴素村两广文皆有莲花潭泛舟之诗,甚佳。
○竹沪
竹沪在凤山维新里,明宁靖王垦田之地。王名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太祖九世孙辽王后也。永历十八年入台,居承天府治,而自垦田于此。三十七年,清军破澎湖,郑克塽降,王以义不可辱,冠裳而死。与元妃罗氏合葬竹沪。佃人哀之,建庙以祀,曰华山殿。凤山县志谓月胥池在竹沪庄,宁靖王凿,种荷其中。今废。
○旗后
旗后在打鼓之南,隔海而立。同治四年,开为通商口岸,设关征税。今移打鼓。
○曹公圳
曹公圳在凤山旧辖。道光十七年,知县曹瑾筑。引下淡水溪之水,至九曲塘,建堤设闸,以司启闭。长四万三百六十余丈,润田三千一百五十余甲,收榖倍旧。既成,巡道姚莹命知府熊一本视之,名曹公圳,以旌其功。嗣以灌溉不足,复筑新圳,而以前者为旧圳。凤人念其德,建祠于凤仪书院,春秋俎豆,至今不替。
○阿猴林
阿猴林则今屏东,番语也;或作阿猴,或作阿缑。台湾外纪曰:林道干据打鼓山,余番走阿猴林。台湾杂记曰:鸦猴林在南路萆日社外,与傀儡番相接,深林茂竹,行数日,不见日色,路径错杂。傀儡常伏于此,截取人头以去。此书为康熙二十四年诸罗令季麒光所著,阅今二百四十余载,已为富庶之区。即阿猴以南之番地,亦悉成都成聚,适彼乐郊矣。光绪纪元,开山议起,设下淡水县丞于此。
今为郡。
○北港
北港在嘉义西北,后隶云林。滨海而居。宋代互市则至于此。读史方舆纪略曰:澎湖为漳、泉门户,而北港则澎湖唇啮,失北港则唇亡齿寒,不特澎湖可虑,则漳泉亦可忧。北港在澎湖东南,亦谓之台湾。台湾县志曰:荷兰入北港,筑城以居,因称台湾。是宋明之时,华人且以北港为台湾也。北港一名魍港。福建通志曰:万历元年冬,广东海寇林凤犯福建,总兵胡守仁击走之。时寇盗略尽,惟凤遁钱澳求抚,广督云翼不许,遂自澎湖奔东番魍港,为守仁所败,追至淡水洋,沉其舟。凤复入潮州。余考颜思齐入台,亦自北港,故葬于三界埔。是北港之史迹既久且大,而台人不知也。台人所知者,唯朝天宫之天上圣母尔。
○林圯埔
林圯埔在沙连堡,参军林圯屯田之地。圯事在台湾通史,没葬于此。林之子孙建庙以祀。光绪十二年建县,名曰云林,以旌其功。
○黄蘗寺
黄蘗寺在镇北门外。康熙二十七年,左营守备孟大志建。花木萧疏,境绝清邃,郡人以及胜地。乾隆间,有僧谋复明,事泄被戮。僧有神力,往来官绅间,而与知府蒋元枢尤善。藏金三百万,将为起事用。及败,悉遗元枢,且劝之去,亦奇人也。今废。
○竹溪寺
竹溪寺在南门外,康熙三十年建。清溪一曲,修竹万竿,可避尘嚣。春秋佳日都人士修禊于此。壁上题诗殆满,惜为俗僧抹去。寺门曰小西天。游其间者几有出世之想。
○万寿寺
万寿寺在小东门外。康熙五十年,建万寿亭,为朝贺之地。六十年复五月,朱一贵起兵,入府治,全台俱应,即位于此,称中兴王,建元永和。雍正元年重建。后置僧舍,供洒扫。乾隆三十年,新建万寿宫于城内,而寺遂废。
○马公庙
马公庙在东安坊,永历时,延平郡王经建,祀天驷之神,或曰伏波将军,以伏波有平南之勋,故祀之。
○文庙
文庙在宁南坊,永历二十年,延平郡王经建。遂举释莱之礼。又设学校,兴教育,聘中土之儒以教子弟,以是文运日启。归清后,扩而大之,旁建明伦堂,遂为全台首学。今存。
○制火潭
制火潭在集集天后宫后。故老谓集集之人昔于此潭断水捕鱼,街上忽火,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