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二部僧授戒儀式

 清 書玉述

二部僧授戒儀式緣起

清 古杭昭慶寺傳律沙門 書玉 述

  律云。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是如來成道十四年間。度大愛道等出家。金口親宣八敬中第四法也。由是式叉尼學戒已。必集二十眾清淨僧尼。授具足戒。若少一人。作法不成。授者結罪。謂眾不滿數。不能令尼感發增上戒故。其諸儀法。結在律藏。南山宣祖。刪繁取要。集為行本。名曰隨機羯磨。就其時用。復撰事鈔。以悉其文。自唐迄今。千有餘載。事鈔板失。止存羯磨。而行者殊難 先師見老和尚。中興止作。重復釋之。發隱加儀。則事理明矣。丁未春。崑山蜜照尼和尚。同徐太夫人上山設供。眾學戒女。隨來求具。行持半月。略諳威儀。先老人命蜜照尼為和尚。揚州超塵尼為羯磨。真州圓證尼為教授。遴選德臘尼為七證。統諸受戒尼四十餘位。出界往山南一葉菴。集彼部尼僧。先授本法。次日和尚尼鳴槌集眾。通白如來教敕已。同壇上九師。領眾尼登山乞受大戒。老人即集二部僧尼。為彼作法圓具。此是先老人二部僧。為尼授戒之儀式也。余雖未列其位。然隨侍先人左右。無法不從目過矣。自後師資不偶。授受惟從大僧。亦由原仰先老人之法乳故。葢謂施法隨機。不可勉也。所以後來受戒者。多未及見。吾法侄松隱律師。倣善導之高風。勸修白業。因緣時至。道契寰中。有尼和尚號巨源者。係潭柘震和尚之嗣也。以金剛身。酧堅固願。行頭陀行。抖擻客塵。三十年來。如同一日。其兄優婆塞翰屏周居士。為須達長者後身。篤信毗尼。金湯佛法。二人同出蒼林和尚之門。見松公行來出入。不失律儀。遂紏諸檀護。迎請到給孤精藍。傳授三壇大戒。壇場殊勝。事事莊嚴。四眾雲從。嘆未曾有。松公授比丘戒已。復命巨源尼和尚。冀率九位尼師。成二部僧。授尼大戒。然松公為吾同門定和尚入室之子。操持日久。輔弼多年。雖未見其本師所行。而所作之法。竟合我先老和尚成規。寧非繼席寶華之兆也。壬午冬。巨翰二公。南來參覲普門大士。先到昭慶。瞻禮古佛戒壇。致問慇懃。具陳上事。渴慕先老人作法軌則。恨未親見。請述二部僧授戒儀式。以證將來。意欲令受大戒僧尼。共覩如來聖制。律法森嚴也。諄諄再四。理不容辭。故將昔年所見之儀。錄成一冊。以奉觀覽。其間若事。若法。俱出傳戒。作持。如東坡云。花落。花存吾未知也。

  旹康熈四十二年歲次癸未上元吉旦

二部僧授戒儀式凡例(十二則)

佛制僧居。必先結界。若不結界。一切作法等事。咸無成濟之功。眾僧得罪。又五分云。義准尼僧。自結大界。以護別眾故。  二部十師。必須精嚴如法。知律僧尼。非謂頭數滿足而已。主法者。宜先稱量。  二部執事。各有所屬。不宜溷雜。尼授本法。惟用尼司。至大僧中。比丘方為料理。  二部授戒。重在大僧。尼授本法。俱遵大僧儀式。不得隨世所行。有違佛制。  尼受大戒。必在二部僧中。方為如法。先於本部。審過懺悔。授與十支。或六法戒。所學清淨。生增上心。次授本法。然後從比丘僧。乞受大戒。入三寶數也。今雖從權受者多。然亦須知律法森嚴也。  如律所明。不受沙彌尼十戒。而受具足戒者。無有是處。故文中疊出沙彌尼字。以顯階級不亂也。  獨授戒法。原無等字。三人一壇。名眾難疊。故加等字。以攝餘二人也。  尼授尼戒。屏處問遮。比丘授尼戒。不聽屏處問難。惟到壇上十師前問也。  本法羯磨。但作方便。未是示語時節。故戒相不宣。此有二意。一。非正授具故。二。二部僧不滿二十眾故。  大僧中授戒。稱本法尼者。令位次不廢故。不稱沙彌尼者。先受本法故。不稱比丘尼者。尚未得大戒故。  律法乃如來所制。呼召是攝眾之規。俱書大字頂格。儀式皆低一字。以便披覽。  律開邊方授具。二部減半。謂眾僧難得故。其受法禮儀。准此無異。

二部僧授戒儀式卷上

清 古杭昭慶寺傳律沙門 書玉 記

授本法尼戒具十八法

  初淨壇敷座法

(式叉摩那。或沙彌尼。學戒年滿。欲受大戒時。先徃大僧中。啟白和尚。和尚允許。先差尼部十師。其尼部十師。先到方丈頂禮和尚已。次領求戒尼至誠頂禮三拜。然後出界作法。至本部已。必須如法習儀。次第純熟。其維那師。令人灑掃戒壇。若無戒壇。必須搭就。壇上中設正座。座右安一小桌。中鋪設第二座。餘八座位。左四右四。對面而列。正受具日。懸掛旛幢。寶蓋瓔珞。壇下正中。設一香案。燃燭供花。復於屏處。設一問難小座。次方請戒。懺摩。待回復已。清淨無染。俟候登壇)。

二鳴椎集眾法

(其知事人。先於法堂。敷十師座。第一座正中。餘九座。左五。右四。八字分開。諸求戒尼。各披五七二衣。懸鉢持具。手捧大衣。知事人令鳴鐘三下。諸求戒尼。聞犍椎聲。雁行而出。齊集法堂。左右班立。尼引禮師。先領二人。至板堂禮佛一拜。起立。引禮師云。請引禮師傅。引贊師傅。說已。作禮一拜。問訊。先回法堂歸位。其引禮師。引贊師。遂至法堂。尼引贊師。先為彼等。收大衣已。放於桌上。本堂尼引禮師。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班呼云)作禮大僧三拜(左云)撩衣(右云)護鉢(拜已。左云)起具(右云)問訊(左云)分班。

  (二引禮師。向上同新戒一問訊。引彼四人。請七師來到法堂。新戒歸位。左班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班呼云)作禮諸師三拜(左云)撩衣(右云)護鉢(七師首位云)一拜(左云)起具(右云)問訊(左云)分班。

  (二引禮師復出眾。同四新戒齊向上一問訊。各領二人至兩寮。先應向羯磨師一觸禮。請羯磨師出。作如是言。作禮羯磨師三拜。撩衣。護鉢。師云一拜。引禮云。起具。問訊。分班。教授寮亦如是說。說已。新戒前行。教授師隨後。引禮相照二師。同至法堂。新戒歸班。引禮復位。九師向上同一拜已。左右序立。引禮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云)作禮二師三拜(左班呼云)撩衣(右云)護鉢(羯磨師云)一拜(左云)起具(右云)問訊(左云)分班。

  (二引禮鳴擊統六新戒。或四人。齊向上一問訊。徃方丈請和尚。二引禮押班。九師對面班立。引磬領新戒進方丈左右頰門。至公位前班立。押班者在門外。引禮通會侍司請和尚出。引禮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云)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左云)撩衣(右云)護鉢(尚云)一拜(左云)起具(右云)問訊(左云)分班(右云)末後先行(押班者領新戒出)。

  (二引磬在和尚前。侍者在後。至法堂。新戒復位。引禮歸班。和尚詣座。九師向上展具三拜。尚云不展具。一拜。拜已。尚云)。

  各序坐(九師坐已)。

  尼引禮師呼云。

  諸沙彌尼(若是學戒女。則云諸式叉尼。後皆同)一齊向上排班(右云)問訊。展大具(如人多尚云)免展具(左云)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右云)撩衣(左云)護鉢(拜已。右云)問訊(左云)長跪(右云)合掌(此三拜。九師不須合掌)。

  左班尼引禮云。

  夫明鏡當臺。遇形則鑑。洪鐘在架。有扣則鳴。圓成三聚。須假於三師。舉撿七非。全憑於七證。今在此大僧之中。為汝等恭請十師。登壇受具。諸沙彌尼。一齊擡頭認師。各各記取得戒和尚。及現前諸師。相貌名號。不得妄識。

  第一位(上某下某)律師。為汝等作具足戒尼和尚。

  右班引禮云。

  第二位(某甲)律師。為汝等作尼羯磨阿闍黎。

  左班引禮云。

  第三位。(某甲)律師。為汝等作尼教授阿闍黎。

  右班引禮云。

  第四位。(某甲)律師。為汝等作尼尊證阿闍黎。

  (乃至第十位。左右引禮亦如是。舉名示相。令諸求具者。一一記識分明。如是宣已。左班引禮師呼云)。

  一齊起立(右云)聞磬聲頂禮三拜(左云)撩衣(右云)護鉢(拜已左云)長跪(右云)合掌。

三僧中請師法

(律云。弟子無師教授故。造作非法。佛言。當立和尚。弟子看和尚。當如父母想。敬重瞻視。和尚看弟子。當如兒想。撫育教誡。善見律云。以初不請故。後便違教。佛制令請也)。

  左班引禮云。

  諸沙彌尼。今為汝等。恭請(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師。為汝等作具足戒尼和尚。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大姉一心念。我沙彌尼(某甲)等。今請大姉。為具足戒和尚。願大姉。為我作具足戒和尚。我依大姉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如是至誠三請。三叩首)。

  和尚云。

  諸沙彌尼。汝既慇懃伸請。可爾。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受戒之後。人人要清淨守持。不可毀犯。(答)頂戴受持。

  引禮師云。

  一齊起立(右云)聞磬聲頂禮三拜(左云)撩衣(右云)護鉢(拜已左云)問訊(右云)長跪(左云)合掌。

  右班引禮師云。

  諸沙彌尼。今為汝等。恭請現前諸師。作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姉一心念。我沙彌尼(某甲)等。今請大姉。為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願大姉。為我作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我依大姉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請三叩首。第三遍當云大慈愍故。前亦如是)。

  羯磨師云。

  諸沙彌尼。汝既慇懃伸請。我現前諸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可爾。汝等受戒之後。人人清淨莫放逸。(答)依教奉行。

  引禮師云。

  一齊起立(右云)聞磬聲作禮三拜(左云)撩衣(右云)護鉢(拜已左云)起具(右云)問訊(左云)分班。

  (諸引贊尼。仍將各人大衣。次第散還。令彼自捧。十師起座。第一位師舉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號方舉。法鼓大擂。普眾同音。一齊朗誦。二引禮雙鳴引磬導前。諸比丘尼走完。又二引禮雙鳴引磬。領新戒次第走已。一人執香在第十師前行。又一人執香在第三師前行。又二引禮雙鳴引磬。又一人執香在和尚前行。侍者隨後。大眾及新戒至壇。左右班列。三位執香者。側立丹墀左防。引禮歸位。九師至香案前兩分序列。第一師至。居中向上。法皷佛聲即止)。

四祝延聖壽法

(准古壇儀。登壇之始。有祝延一科。蓋僧弘佛法。必藉外護。故靈山會上。世尊曾有付囑。若違佛語。而負國恩者。恐教化難昌。今則仍遵古壇儀範。維那作梵。舉祝延香讚。大眾同和)。

  寶鼎爇名香。普徧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端為皇王祝聖壽。地久天長。端為皇王祝聖壽。地久天長。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第一師恭謹拈香三拜默祝聖已)。

五讚禮三寶法

(作法之始。必先禮敬三寶者。所以求其加被也。念第二聲菩薩。九師轉下在第一師後。並排一班。展大具。讚禮三寶。第一師先聲。九師同讚)。

  稽首禮諸佛  及法賢聖僧(十師一拜大眾接和)  今演毗尼法  續僧伽命脈(如前)  正法得久住  三乘果不絕(大眾接和。師拜起具)  將登清淨壇  願證明所說(十師口稱。執具問訊)

六陞壇白眾法

(十師讚禮三拜畢。維那舉大悲呪。大眾齊聲朗誦。第十師先轉身。從東南向西繞壇。次九師。次八師。乃至第一師末行。繞三匝半。二遍呪完。脫履陞中級繞一匝半。至東南角上壇。第十師在左班尾立。面向第一師來處。第九師至右班列。第八師至左班。面向和尚來處。第七師至右班列。第六師至左班。亦如是列。乃至第一師上壇面向南而立。三遍呪完。鐘魚隨煞一陣。九師向上排班。前五。後四。第一師先聲。九師同和)。

  持戒清淨如滿月(九師向尚一拜。大眾接和。答禮准前可知)  身口皎潔無瑕穢(同前)  大眾和合無疑諍(九師拜下起具)  是乃可得同授戒(九師口稱執具問訊)

  (十師和合三拜已。舉偈方完。鐘魚隨煞一陣 十師各序坐)。

  和尚撫尺云。

  出家不易。受戒良難。若非懇切勤求。安能得趣亞位。塵緣既割。志願須堅。慎始慎終。方堪拔濟。故我憍曇彌最初請度。聖制無容。勤求確志不移。佛慈乃聽。遵行八敬。正法常存。嚴整四儀。僧倫衍慶。登壇秉具。衣鉢為先。審問難遮。要當實答。今則先傳本法。以為入道之基。次方恭詣大僧。而得解脫之本。謹白臨壇大眾。同心共秉。慎勿異緣(撫尺一下)。

  引禮云。

  諸沙彌尼等。人各照位。依次排班。

  (左右為首沙彌尼。從上而下。餘者雁行相隨。至壇前面。分班順次立定)。

  引禮師云。

  上香。

  (執香三人。齊眉一舉。轉身朝上並立。又一舉。具儀並進。第一位走中門。餘二人走兩頰門。並至香案前。又一舉。右手提衣跪下。二引禮站在香案內。為首執香者。自插爐中。餘二人作插香勢。二引禮接彼香插爐中。云)。

  起立(右云)問訊(左云)復位。

  壇上教授師云。

  眾引贊大德。為彼諸沙彌尼。暫持袈裟。以便頂禮(引贊出眾。收衣已)。

  引禮師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云)問訊。展大具(尚云)免展具(左云)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右云)撩衣(左云)護鉢(拜已。右云)問訊(左云)長跪(右云)合掌。

七請慈加護法

和尚撫尺云。

  諸沙彌尼。今者集僧登壇。如律受具。理當先祈三寶。慈光攝照。次屈萬靈威神鎮衛。各稱法名(稱已)作觀運心。隨我通請。

  引禮云。

  諸沙彌尼。一齊起立。

  (十師起座。壇主舉香碟齊眉作梵。九師同和。一侍者合掌與羯磨師對面立。一侍者立壇前第二級。二引禮立香案內。合掌同請)。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和尚拈香一瓣。傳於侍者。侍者接香傳至第二級侍者。侍者又傳至引禮。引禮接香拈在爐中。求具沙彌尼。隨其所請。一拜起立。須知能所空寂。感應道交)。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謹運一心。歸命頂禮(儀式如前)。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淨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弘傳戒法。三昧光公大和尚。中興止作。見月體公大和尚(此下復續入座上師之得戒本師和尚諱)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如前)。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土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祇。惟願各乘本誓。監壇護戒。

  (如是伸請已舉。十師仍就座跏趺而坐。侍者下壇。引禮復位。新戒拜已)。

  引禮云。

  問訊(右云)長跪(雙手撩衣莫跪具上)合掌。

  和尚撫尺云。

  通啟三寶已竟眾引禮大德。將沙彌尼等。安置眼見耳不聞處立。

  引禮云。

  一拜起具(右云)問訊(左云)分班。

  (諸引贊仍將大衣散還。令各自捧之。二引禮師對立沙彌尼班前)。

  引禮云。

  諸沙彌尼。汝等隨我音聲。一齊念佛出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二引禮雙鳴引磬在前。口稱佛號。出壇至屏處。佛號方歇。引禮復回壇中和合集僧。若是戒場作法。集僧惟是壇上十師。餘者盡出)。

九僧集約界法

壇主云。

  僧集否(第十師答)僧已集(問)和合否(答)和合(問)未受具戒者出否(答)已出(問)不來諸比丘尼說欲有否(說欲者答)有(出眾向上一拜。問訊。長跪。合掌。作如是說)。

  大姉僧聽。比丘尼(某甲)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羯磨(壇主云)善(答)爾。

  (一叩而起。問訊歸班。若在戒場。或結小界說戒不必問欲)。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受具足戒羯磨。

  和尚云。

  差教授出(羯磨師出位。向上一拜。歸位。合掌如是白云)。

十差教授師法

大姉僧聽。彼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問云)作白成否(七證合掌齊答云)成。

十一教授師出眾問難法

(教授師出眾向上一拜。從右頰下。左轉至香案前一問訊。出右頰門。至屏處。引贊尼先領受戒人至屏處香案前立。第三人在左。第二人在右。第一人在第三位肩下。二引贊將彼三人大衣放於桌上。取彼壇籤安在師前。教授師至位。引贊師作如是言)。

  一齊向上排班(為首者居中。餘二人即轉身一齊向上。引贊云)。

  作禮教授師三拜 撩衣 護鉢(師云)一拜(暫云)問訊 長跪 合掌。

  教授師撫尺云。

  諸沙彌尼。壇上諸師作法。差我下來問汝三人遮難。汝莫恐怖。須臾之間。令汝三人。陞於寶壇。受具足戒。成大比丘尼。入三寶數。此非小緣。當生慶幸。

  此是安陀會。此鬱多羅僧。此僧伽黎。

  (西土僧尼。謂無內服。故比丘畜持三衣。比丘尼畜持五衣。以幃身覆肩掩腋故。東震則有內衣所著。不露形體。若無僧祇支。覆肩衣。不問亦可)。

  此鉢多羅。今此衣鉢。是汝三人有否(答)有 教授師云。既有。受持披著。(引贊將大衣散彼十中。領彼受云)大姉。一心念我沙彌尼(某甲)此僧伽黎。二十五條衣受。四長一短。割截衣持(三說。師云)如法受持(答)爾(三人即起。如前班立。引贊為彼三人搭起大衣已。如前跪下)。

  師撫尺云。

  諸沙彌尼諦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實富言實。不實當言不實。汝三人不犯邊罪不(答)無(問)汝犯淨行比丘不(答)無(問)汝非賊心受戒不(答)非(問)汝不破內外道不(答)無 汝非黃門不(答)非 汝非弑父不(答)無 汝非弑母不(答)無 汝非弑阿羅漢不(答)無 汝非破和合僧不(答)無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不(答)無 汝非非人不(答)非 汝非畜生不(答)非 汝非二根不(答)非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 大和尚 年歲滿不(答)滿 衣鉢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不(答)聽 汝不負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 癩癰疽。白癩乾痟。顛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吐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答)無既無重難輕遮。戒可得受。如我向問汝事。僧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眾僧中亦當如是答。一拜起具。隨我登壇(次第隨師而行)。

十二白召人眾法

(佛言。彼教授師問已。來至眾中。將近戒壇令沙彌尼止立。瞻觀壇上。教授師居中向壇上。合掌問訊已。作白召言)。

  大姉僧聽。彼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已教授竟。聽使來。白如是。

  和尚云。喚將來(師一問訊轉身面向沙彌尼。招手召之云)。

  諸沙彌尼。汝等來(沙彌尼聞召。具儀前行入壇。師移步詣香案右邊而立。語云)汝等一齊近香案前(到已)。問訊 長跪 居中者拈香一瓣。供養壇上諸師。(拈香云)一拜而起。再問訊隨我登壇乞戒。

十三從僧乞戒法

(教授師前行。沙彌尼隨後。向西繞至壇後。脫履。陞第二級。向東北至東南。陞第三級。師歸本座前。合掌而立。沙彌尼次第上壇。面向和尚。三位並立。師教云)。

  問訊。展大具 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問訊。長跪(雙手提衣跪下)合掌。

  善女人等。懇切至誠。仰憑清眾。求哀乞戒。乞戒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姉僧聽。我沙彌尼(某甲)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我沙彌尼(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願僧濟度我。慈愍故(三說。師云)頂禮一拜(教授師就本座而坐)。

十四戒師單白法

(羯磨師於本座合掌先作單白羯磨已然後問難如是白云)。

  大姉僧聽此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問云)作白成否(七證答云)成。

十五正問難遮法

(羯磨師云)。

  汝三人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不犯邊罪耶(答)無 汝不犯比丘耶(答)無汝非賊心受戒耶(答)無 汝非破內外道耶無 汝非黃門耶(答)非 汝不弑父耶(答)無 汝不弑母耶(答)無 汝不弑阿羅漢耶(答)無 汝不破和合僧耶(答)無 汝不惡心出佛身血耶(答)無 汝非非人耶(答)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形耶(答)非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大和尚 年歲滿否(答)滿 衣鉢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汝否(答)聽 汝不負人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癩癰疽。白癩。乾痟。顛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口*弟]唾常流出。汝有如是病不(答)無。

十六開道發心法

(作持云。彼和尚當隨機示導。令發增上心。便得增上戒)。

  和尚云。

  善女人當知。此戒尊重。六道眾生。多是戒障。惟人得受。而人中又有重難輕遮。汝三人幸無遮難。可為完全淨器。當授汝戒。但深上善戒。廣周法界。量等虗空。要須發心緣境。心境相應。方得無作戒體。境有兩種。一者情境。二者非情境。有知覺者。名為情境。無知覺者。名非情境。汝等從無始以來。于此境上。造一切惡。所以輪迴生死。今我佛如來。于此境上。制一切戒。解脫涅槃。境無邊故。惡亦無邊。戒無盡故。福亦無盡。心有三品。若發下品心。只得下品戒。若發中品心。只得中品戒。要發上品心。方得上品戒。何為中下品。或者為名利故發心。或為勝他故發心。或為人天之樂故。而乃發心。此名中下品。此心劣弱。不得堅固。何名上品心。或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果。乃至三明六通。禪定解脫。無量功德。而發心者。乃名上品心。此心究竟。得大涅槃。永離生死。不受後有。故論云。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入汝身時。當作天崩地裂之聲。由是非色法故。令汝不覺不知。如此妙善戒法。豈汝狹劣身心。所能容受(撫尺云)汝善女人。應當普緣一切情非情境。發起上品殷重之心。領受如來清淨妙戒。正為汝秉白羯磨之時。汝當眼觀壇儀。耳聽羯磨音聲。心中默默如是運想。口裏不要答應。自然得戒。羯磨者。先作單白。疊事告僧。次秉羯磨。量其可否。

十七正授戒體法

(羯磨師合掌云)。

  惟願和尚大眾。不悋慈悲。布施其戒。同心共秉。慎勿異緣。令此三人。感發圓宗戒體。將秉羯磨。聽宣作白。

  大姉僧聽。此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今與(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白如是(問云)作白成否(七師答云)成。

  大姉僧聽。此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誰諸大姉忍。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者默然。誰不忽者說。(問)此是初羯磨成否(七證答云)成。

  大姉僧聽。此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誰諸大姉忍。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問)此是二羯磨成否(七證答云)成。

  大姉僧聽。此沙彌尼(某甲)等。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某甲)等。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誰諸大姉。忍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問)此是三羯磨成否(七證答云)成。

  僧已忍。與(某甲)等受大成竟。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和尚尼復示云。

  白四羯磨已竟。汝三人得了本法戒體。更當起增上心。發堅固念。往大僧中。乞受大戒。成大比丘尼。廣度眾生。化化不絕。一拜起具。上殿禮佛。

  (新戒摺具。問訊。徃右級下壇。第二壇亦如上受。一一受竟。新戒起具問訊)。

  和尚云。

  受戒已竟。大眾同音。念佛回向。

  引禮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云)聞磬聲頂禮三拜(左云)撩衣(拜已。右云)起具(左云)問訊(右云)分班。

  (壇上九師如前排班。向上頂禮三拜。或云一拜。問訊已。十師未後前行。從右級下壇。左繞至壇前。並立一班。和尚如前立)。

  維那舉回向偈(大眾同和)。

  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十師一拜)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如前)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如前)  摩訶般若波羅密(十師一問訊)

  (十師禮畢。回向偈完。和尚轉身南面而立九師兩分。二引禮先領新戒未後先行。新戒走完。第十師接上。次第九。第八。乃至第二。二引禮雙鳴引磬。在和尚前。新戒至方丈前。站兩行。合掌。面面對跪。候十師行過。仍起雙行。至方丈站班。和尚至座前面南而立。九師向尚三禮。或一拜。八字分開)。

  引禮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禮謝三拜(十師俱合掌)撩衣(拜已)起具 問訊 分班(和尚入室。九師各回)。

  引禮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禮謝眾位引禮師傅三拜(首者云)一拜 起具 問訊 分班(引禮散已。新戒回堂)。

十八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戒法

(五分律云。若作本法羯磨竟。復集十比丘尼往比丘僧中。乞受大戒。准義加儀。理無默徃。或當日。或次朝。鳴椎集界內尼僧。彼和尚尼。應通白大僧)。

  尼和尚云。

  世尊為我等制八敬法。第四云。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當尊重恭敬。盡形壽不可違。今有(某甲)沙彌尼。本部遵律。問難羯磨。授本法竟。我等作法十比丘尼。將彼諸受具者。同至大僧中。乞受大戒。大姉僧和合忍不(眾尼僧應齊答云)可爾。

  (如是答已。作法十比丘尼。同諸引禮統領新戒徃大僧中)。

二部僧授戒儀式卷上

  二部僧授戒儀式卷下

清 古杭昭慶寺傳律沙門 書玉 記

正授本法尼大戒具十八法

  初先陳乞戒法

(尼至寺中。先見知客師。通會眾引禮師。徃方丈請和尚登座。然後令尼和尚至座前向上立。九師後排一班。問訊。展大具。至誠頂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

  尼和尚白云。

  我(某甲)等。奉和尚慈命差委。將諸沙彌尼先授本法。彼(某甲)等。自說清淨。無有難遮。年歲已滿。衣鉢具足。我等和合授本法竟。今詣座前。乞受大戒。惟願和尚慈悲拔濟。下情無任。懇禱之至。

  (一齊起立。頂禮三拜。起具問訊。左右分立。次尼引禮師亦向上排班。頂禮三拜。起具。問訊。傍立)。

  比丘引禮師云。

  諸本法尼等。一齊向上排班 問訊展大具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拜已)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云。

  二部授具。律制森嚴。必集清淨僧伽。各滿十眾。緣成方許授受。少有乖違。便名非法。然師長雖具。尤恐汝等身有難遮。又受不得。既然身器清淨。已受本法。則大戒堪容。俟候登壇。

  引禮呼云。

  一齊起立 聞磬聲禮謝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問訊 分班。

  (尼引禮仍向上一拜。尼十師亦向上一拜。然後各回。以俟受戒)。

二敷設壇儀法

(引禮師先令人洒掃戒壇。周圍懸掛瓔珞幢幡。壇上正中設和尚座。座傍安一香几。中輔設羯磨座。兩傍設教授尊證座。壇下正中設香案。供列香花。近壇左右。各敷高臺。與壇二級相等。尼和尚。座面南。餘向壇。又於法堂正中設和尚座。左五。右四。設九師座。八字分開。引禮師請問和尚作法時節以便鳴椎集眾)。

三鳴椎集眾法

(時至。引禮師令鳴鐘三下。戒壇燃燭。本法尼各各披搭三衣。聽鉢執具。其尼引禮師領彼魚貫而出。行至法堂。各歸班立。內外大僧盡齊集已)。

  引禮師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作禮大僧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起具 問訊 分班。

  (尼引禮師二位出班。居中向上同四新戒一問訊。領彼請尼十師至法堂。十師先向大僧一拜。左右班列)。

  比丘引禮師云。

  一齊向上排班 作禮本部諸師三拜 撩衣 護鉢(師答云一拜)起具 問訊 分班。

  (尼十師分開邊立。二比丘引禮師出班。居中向上。同新戒四人一問訊。轉身去請七師至法堂。新戒歸班。引禮復位。七師分開)。

  引禮師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作禮諸師三拜 撩衣 護鉢(師答云。一拜)起具 問訊 分班。

  (又二引禮出班。向上問訊。引四新戒徃兩寮分請二師。同至法堂。新戒歸班。引禮復位。九師相會同一拜已左右序立)。

  引禮師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作禮二師三拜 撩衣 護鉢(羯磨師云。一拜)起具 問訊 分班。

  (二引禮雙鳴引磬。同新戒六人。徃方丈請和尚。二押班隨後。至方丈已。引禮師知會侍司。請和尚出)。

  引禮師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尚云)一拜 起具 問訊 分班(引禮云)末後先行。

  (領班引禮云。隨我走。師轉身領新戒前行。引磬在和尚前。將至法堂九師對面而立。新戒歸班。引禮復位。和尚到已九師向上展具三拜。尚云不展具。一拜。尚云各序坐。其尼部十師向上排班。問訊展具。一齊頂禮三拜。九師立起。尚云不展具。一拜問訊。歸位)。

四正明請師法

(如律所明。本法尼止請羯磨師。餘無請法。然開道戒體。傳宣聖教。必由和尚指示律儀。務須教授。羯磨成壞。重在七師。今以理推之。故須伸請)。

  引禮師云。

  諸本法尼等。一齊向上排班 問訊展大具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撩衣護鉢(拜已)問訊 長跪 合掌。

  引禮師合掌白云。

  夫明鏡當臺。遇形則鑑。洪鐘在架。有扣則鳴。圓成三聚。須假於三師。舉撿七非。全憑於七證。今。在此大僧之中。為汝等恭請十師。登壇受具。諸本法尼一齊擡頭認師。各各記取得戒和尚。及現前諸師。相貌名字。不得忘失。

  第一位(上某下某)律師。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

  右班引禮云。

  第二位(某甲)律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

  左班引禮云。

  第三位(某甲)律師。為汝等作教授阿闍黎。

  右班引禮云。

  第四位(某甲)律師。為汝等作尊證阿闍黎。

  (乃至第十位。左右引禮亦如是宣名示相。令諸求戒者。一一記識分明。如是宣已。左班引禮呼云)。

  一齊起立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 長跪 合掌。

  左班引禮師云。

  諸本法尼。今為汝等。恭請(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師。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本法尼(某甲)等。今請大德。為具足戒和尚。願大德。為我作具足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如是至誠三請三叩首)。

  和尚云。

  諸本法尼。汝既慇懃伸請。可爾。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汝等受戒之後。人人要清淨守持。不可毀犯。(答)頂戴受持。

  引禮呼云。

  一齊起立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問訊 長跪 合掌。

  右班引禮云。

  諸本法尼。今為汝等恭請現前諸師。作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本法尼(某甲)等。今請大德。為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請三叩首)。

  羯磨師云。

  諸本法尼。汝既慇懃伸請。我現前諸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可爾。汝等受戒之後。人人清淨莫放逸(答)依教奉行。

  引禮師云。

  一齊起立 聞磬聲作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起具 問訊 分班。

  和尚云。

  大眾念佛登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號方舉。法鼓大擂。二引禮雙鳴引磬。領站班大僧前行。又二引禮雙鳴引磬。引新戒序前而行。新戒走完。尼十師未後前行。接上而去。然後一執香者在七師前行。一執香者。在教授師前行。二引禮雙鳴引磬。及一執香者。俱在和尚前行。侍者隨後。大僧及新戒至戒壇。左右班立。引禮復位。尼十師在堦前對面而立。三執香者又次之。和尚近香案前。佛號鼓聲。一齊停止)。

五祝延聖壽法

維那舉讚(大眾同和)。

  寶鼎熱名香。普徧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端為皇王祝聖壽。地久天長。端為皇王祝聖壽。地久天長。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和尚拈香三拜一問訊。念第二聲香雲蓋九師在和尚後一班展大具。脫革屣。尼十師又次一班。亦展大具。念第三聲菩薩完。鐘魚隨煞一陣)。

六讚禮三寶法

稽首禮諸佛  及法賢聖僧(二十師同一拜。大眾接和)  今演毗尼法  續僧伽命脉(如前)  正法得久住  三乘果不絕(大眾接和。師拜起具)  將登清淨壇  願證明所說(師口稱偈執具問訊)

七陞壇白眾法

(讚禮三寶畢。維那舉大悲呪。大眾齊聲朗誦。第十師從東南轉身向西繞壇。次九師八師乃至第一師走完。尼十師移至近檻。對面班立但合掌持呪。不必隨繞。壇內十師繞三匝半。二遍呪完。脫屣陞中級。繞一匝半。至東南角上壇。第十師在左班尾立。面向第一師來處。第九師至右班尾立。第八師在左班面向和尚來處立。第七師至右班立。第六師至左班立。乃至第一師上壇面南而立。三遍呪完。鐘魚隨煞一陣。其九師向上排班。前五後四。尼和尚近香案前立。餘尼九師後立排班。向尚合掌同念)。

  壇上第一師舉云。

  持戒清淨如滿月(十九師向尚一拜。大眾接和。答禮准前)  身口皎潔無瑕穢(仝前)  大眾和合無疑諍(諸師拜下起具)  是乃可得同授戒(諸師口稱。執具問訊)

  (諸師和合舉偈三禮竟。鐘魚長煞一陣。十師各序坐。尼十師上臺亦各序坐)。

  和尚撫尺云。

  法音罕遇。戒德難思。能超凡鄙穢流。可入聖賢寶位。為師為匠。誠易誠難。爐韛弘開。人根須鍊。受持禁戒。衣鉢應嚴。如無衣鉢。莫容缺借。前言重難。後列輕遮。問若不解不知。勤勞徒設。信其實語實答。陶誘得方。令發上品真誠。要期塵境。圖使十方善法。灌注身心。五分基成。三身體具。謹白臨壇大眾。同心共秉。慎勿異緣(撫尺一下)。

  引禮云。

  諸本法尼等。人各照位依次排班。

  (左右為首本法尼。從上而下餘者雁行相隨。至壇前面。分班順次立定)。

  引禮云。

  上香。

  (執香三人齊眉一舉。轉身向上並立。又一舉。具儀並進。第一位走中門。餘二人走兩頰門。並至香案前。又一舉。右手提衣跪下。二引禮站在案前。為首執香者自插爐中。餘二人作插香勢。二引禮接彼香插爐中云)。

  起立 問訊 復位。

  引禮云。

  一齊向上排班 問訊。展大具。(尚云)免展具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二部師合掌受禮)撩衣 護鉢(拜已)問訊 長跪 合掌。

七請慈加護法

和尚撫尺云。

  諸本法尼。今者集僧登壇。依律傳戒。理當通啟三寶。乞求加被。各稱法名。(稱已)作觀運心。隨我通請。

  引禮云。

  一齊起立。

  (十師起座。壇主舉香碟齊眉作梵。九師同請。一侍者合掌與羯磨師對面立。一侍者立壇前第二級。二引禮立香案內。俱合掌同請。尼十師亦然)。

  香煙迎。香煙請。本法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虗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和尚拈香一瓣。傳於侍者。侍者接香傳至第二級侍者。第二級侍者傳於引禮。引禮接香拈在爐中。求具本法尼。隨其所請。一拜起立。須知能所空寂。感應道交)。

  香烟迎。香烟請。本法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謹運一心。歸命頂禮。

  (儀式如前)。

  香烟迎。香烟請。本法尼(某甲)等。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淨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弘傳戒法。三昧光公大和尚。中興止作。見月體公老和尚(此下復續八座上師之得戒本師和尚諱)。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如前)。

  香煙迎。香煙請。本法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上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祇。惟願各乘本誓。監壇護戒。

  (如是伸請已畢十師就座而坐。侍者下壇。引禮復位。新戒拜已)。

  引禮云。

  問訊 長跪(雙手牽衣)合掌。

  和尚撫尺云。

  通啟三寶已竟。諸引禮大德。將彼等安見不聞處立。

  引禮云。

  一拜起具 問訊 分班(二引禮對立班前。作如是言)。

  諸本法尼。汝等隨我音聲。一齊念佛出壇。

  (向上一問訊。雙鳴引磬齊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如是次第引本法尼至屏教所。引禮仍回僧中。如律所明。戒壇乃是非師不與之地。惟是十師同秉惟受比丘尼大戒。不遮眾人。但是受具足戒者。俱聽隨喜)。

十僧集問和法

壇主云。

  僧集否。(第十師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是中無有未受具戒者 (謂本法尼已受具故)僧今和合。何所作為 受比丘尼大戒羯磨。

  (集僧已竟。其引禮師至屏教所。引三人近戒壇。令本法尼止立。瞻觀壇上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引禮居中向上一問訊。合掌。如是白云)。

十一白召乞戒法

大德僧聽。彼本法尼(某甲)等。今從大僧。乞受大戒(一問訊)。

  壇主云。

  喚將來(引禮轉身招手召云)。

  諸本法尼。汝等來。(諸尼聞召。具儀前行入壇。師移步至香案側立。語云)汝等一齊近香案前。(到已)問訊 長跪 居中者拈香一瓣。供養壇上諸師。(拈香已)一拜而起。再問訊 隨我送汝登壇乞戒。

  (引禮先行。三人次第隨去至壇後脫履。尼教授師引彼登壇。三人上壇齊立。尼教授師。側立於傍。呼云)。

  問訊展大具。(展已云)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問訊 長跪(雙手牽衣跪下)合掌。

  (尼教授師合掌。作如是言)。

  善女人等。懇切至誠。仰憑清眾。求哀乞戒。乞戒之語。汝當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僧聽。我本法尼(某甲)。從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求受大戒。我本法尼(某甲)。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上某下某)律師。願僧拔濟我。慈愍故(三說已云)頂禮一拜 擡起頭來。

  (作持云。尼教授師教乞戒已。當下壇復座)。

十二單白問難法

(羯磨師於本座合掌白云)。

  大德僧聽。此本法尼(某甲)等。從和尚尼(某甲)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問云)作白成否。(七師合掌答云)成。

  (五分律云。當安慰彼言。族姓女諦聽。汝莫恐怖。須臾之間。令汝三人。行清淨戒。成大比丘尼。入僧寶數也)。

  羯磨師合掌問云。

  汝三人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三人不犯邊罪耶(答)無 汝不犯比丘耶(答)無 汝非賊心為道耶(答)非 汝非壞二道耶(答)非 汝非黃門耶(答)非 汝非弑父耶(答)無 汝非弑母耶(答)無 汝非弑阿羅漢耶(答)無 汝非破和合僧耶(答)無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答)無 汝非非人耶(答)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根耶(答)非 (並令識相分明顯答。以不解故。無由得戒也)汝字何等(答某甲)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大和尚。年歲滿不(答)滿 衣鉢具足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汝不(答)聽 汝不負人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癩癰疽。白癩。乾痟。顛狂。汝無如是諸病不(答)無(准僧祗律。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涕唾常出。不必問。謂難中已有故)汝學戒未(答)已學戒 清淨不(答)清淨(復應問餘尼言某甲)已學戒未(餘尼答言)已學戒 清淨未(餘尼答言)清淨。

十三開道發心法

和尚云。

  善女人。前無重難。後無輕遮。甚是淨器。眾僧同慶。當授汝戒。但深戒上善。廣周法界。量等虗空。今欲進受。要須緣境發心。心境相容。方發無作。薩婆多論云。凡欲受戒。先與說法引導開解。汝三人。從無始以來。於一切境上。造諸惡業。惡徧法界。今欲受戒。翻前惡境。並起善心。故戒法所因。還徧法界。故我釋迦如來隨眾生心。造無邊之業。制無邊之戒。戒隨所制。故須緣境。境量雖多。舉要而言。不出乎二種。一者情境。二者非情境。言情境者。上至諸佛。下至眾生。十界正報。中陰有情。凡有心者。皆名情境。非情境者。十界依報。一切世間。山河大地。草木叢林。舟車屋宅。珍寶田園。地水火風。乃至虗空。佛說聖教。儒流文字。形像墖廟等。皆名非情境。善女人。既知境量如此寬廣。當須依境發心。心有三品。中下二心。劣弱非勝。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我今教汝發上品心。求上品戒。何為上品心。今於我諸師座前。立三種誓願。一者。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二者。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三者。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發此三種大誓願已。於白四羯磨言下。進受大比丘尼戒。不為但求聲聞小果故。直欲成就三聚淨戒故。趣向三解脫門故。正求佛果。求大涅槃。令法久住故。發如是上品心。受上品戒。次當開廣汝懷者。良由戒法。體周法界。量等塵沙。終不以汝三人現前父母所生報得狹劣身心。而能容受。當作虗空器量之身。方能領納塵沙戒法。故論云。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入汝身時。當作天崩地裂之聲。由是非色法故。令汝不覺不知。當起警懷之意。發上品殷重之心。領納如來清淨妙戒(鳴尺一下)。今正為汝等白四羯磨。受大比丘尼戒。汝等當眼觀壇儀。耳聽羯磨。一心諦受。莫餘思餘覺。羯磨師。先作一白。疊事告知。次秉三羯磨。量其可否。

十四正受戒體法

(羯磨師合掌云)。

  性願和尚大眾。不悋慈悲。布施其戒。同心共秉。慎勿異緣。令此三人。感發圓宗戒體。將秉羯磨。聽宣作白。

  大德僧聽。此本法尼(某甲)等。從和尚尼(某甲)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某甲)等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已學戒清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白如是。(問)作白成否。(七師合掌齊答云)成。

  大德僧聽。此本法尼(某甲)等。從和尚尼(某甲)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某甲)等。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已學戒清淨。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成否。(如前答)成。

  大德僧聽。此本法尼(某甲)等。從和尚尼(某甲)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某甲)等。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已學戒清淨。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二羯磨成否。(如前答)成。

  大德僧聽。此本法尼(某甲)等。從尚和尼(某甲)律師。求受大戒。此(某甲)等。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某甲)等。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已滿。衣鉢具足。已學戒清淨。僧今為(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等受大戒。和尚尼(某甲)律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三羯磨成否。(如前答)成。

  僧已忍。為(某甲)等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律師。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五示記時節法

(作持云。所以本法羯磨。但作方便。未是示。語時節者。非正受具故。又二部僧不滿二十眾故)。

  和尚語言。

  白四羯磨已竟。汝三人已得比丘尼戒體了。記汝受戒年。月。日。時。以便本部中。好分上中下座。汝三人得戒。在干。

  康熈(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受具足戒。第(几)壇。

十六傳授戒相法

族姓女諦聽。此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八波羅夷法。若比丘尼犯一一法。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

  第一。不得作不淨。行。行婬欲法。若比丘尼。意樂作不淨行。行婬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二。不得盜。乃至草葉。若比丘尼。偷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斷。教人斷。若自破。教人破。若燒。若埋。若壞色。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第三。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比丘尼。故自手斷人命。若持刀與人。教死。讚死。若與非藥。若復墮人胎。厭禱呪咀殺。若自作。教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四。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比丘尼。非真實。非己有自稱言。我得上人法。我得禪。得解脫。三昧正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五。不得身相觸。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與染污心男子。身相觸。從腋以下。膝以上。若捺。若摩。若牽。若推。若逆摩。順摩。若舉。若下。若捉。若急捺。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六。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受染污心男子。捉手。捉衣。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身相近。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犯八事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七。不得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羅。惡說。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羅夷罪。若不自舉。不白僧。若眾多人。後於異時。此比丘尼。若罷道。若滅擯。若遮不共僧事。若入外道。後便作是說。我先知有如是。如是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覆藏重罪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第八。不得隨舉比丘。乃至守園人。及沙彌。若比丘尼。知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順。不懺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隨順。是比丘尼。諫是比丘尼言。汝妹知不。今僧舉此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順。不懺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隨順。是比丘尼諫是比丘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當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由隨舉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否。(答)能持。

  五分律云。說八重已。總說四喻。應如是告言。

  族姓女聽。如來無所著。已說八波羅夷。又說四種譬喻。若犯八重。如斷人頭已。不可復起。又如截多羅樹心。不更生長。又如針鼻缺。不堪復用。又如析大石分為二分。不可還合。若比丘尼。犯八重已。不得還成比丘尼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十七後說四依法

(又應告言)。

  族姓女聽。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

第一。比丘尼依糞掃衣。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得受。

  第二。比丘尼依托鉢乞食。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越送身。月八日食。十四日食。十五日食。若月初日食。若眾僧常食。若檀越請食。應受。

  第三。比丘尼依樹下坐。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房一戶。得受。

  第四。比丘尼依腐爛藥。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蜜。應受。

律中因比丘尼。獨住阿蘭若。有難事起。佛已遮不聽樹下坐。今仍以舊文說者。令彼知四依法故。

  汝三人受大戒已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和尚如法。阿闍黎如法。二部僧具足滿。汝當善受教法。應勸化作福。治墖。供養眾僧。若和尚阿闍黎一切如法教授。不得違逆。應學問誦經。勤求方便。於佛法中。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汝始發心出家。功不唐捐。果報不絕。餘所未知。當問和尚阿闍黎。一拜起具。上殿禮佛。

  (新戒執具。從西南角至壇後而下。第二壇。乃至末壇。亦如是次第受已)。

  和尚云。

  受戒已竟。大眾同音。念佛回向。

  (新戒執具下壇。尼十師先下座分立)。

十八回向出壇法

引禮云。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問訊 分班。

  (壇上九師。分排兩班。前五。後四。尼十師亦向上排班。前一後九。向上頂禮三拜。或一拜。問訊已。尼十師退出簷下。壇上十師末後先行。從右級下壇。向東北繞至壇前。第一師前一班。九師次之。尼十師又次之)。

  維那舉偈云。

  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師同一拜)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同前)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同前)  摩訶般若波羅蜜(二十師問訊分班對立)

  (和尚轉面南立。二引禮師。先引新戒末後先行。新戒走完。尼十師末後先行接上。大僧九師亦末後先行接上。引禮雙鳴引磬在和尚前行。新戒至方丈前。兩行合掌面面對跪。候諸師行過。仍起雙行至方丈班列。和尚面南。十九師向上排班三拜。或一拜。八字分開)。

  引禮呼云。

  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禮謝三拜(師具合掌)撩衣(拜已)起具 問訊 分班。

  (和尚入室。諸師各散。新戒再禮謝引禮師已。然後次序歸堂)。

二部僧授戒儀式卷下(終)

是儀式也。目之極易。而行之實難。若非具大根器。得大忍力者。不能信是法也。佛謂女人惑亂。多諸煩惱。或因瞋起。而障精進修持。或因慢生。而障如法授受。因此煩惱。惑亂心田。便障聖道。所以佛姨母大愛道。與五百釋種女詣祇桓門外。求度出家。佛不聽許。大愛道等。步涉脚裂。塵土坌身。悲泣不去。阿難見愍。三請如來。佛慈為彼。制八敬法。語言。若能盡壽行持。聽汝出家。阿難依教傳宣。愛道等三答頂戴奉行。而尼部自斯建立。後制二十僧尼。白四受具。故論云。由尼等奉行八敬。能令如來正法不減也。於戲。末法受戒尼。如蔴似粟。若欲覓箇知八敬者。尚不可得。何況行持。梵網經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作佛。大涅槃云。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又云。女人得佛性者。即為女中丈夫。今巨源和尚是其人也。能行八敬。依律師人。復同其兄翰屏周居士。請緒此儀。以壽梨棗。吾知二公。不自為也。欲令人人如法授受。久住毗尼者矣。其為法之心。當共垂不朽。

  二月二日。閣筆故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