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吾家治法定不在五日内用药,必待见疹方用徐徐升表,然用药亦有次第,凡一剂必作十余次饮之,况疹在皮肤之间,若作一次服,则药性催之太急,每至谵语烦躁,故当慎之。
景岳曰:按此万氏之法,谓医家用药太早恐致耗散元气,故必待见点而后施治,及作一次服恐药性催之太急,皆惟恐无益而反以致害。此固其心得之法也。然以愚见,则医有高下,药有宜否,但使见有确真,发无不当,则于未出之前,或解或补,必有得预防之力,以潜消其毒者;既出之后亦必有善调之方,而不致催急者,此在善与不善或不嫌早与不早也。尝见庸流之误治者,多是诚不服药,为中医也。此万氏之说,所以不可不遵。
凡疹热五六日必出矣。医者用药见不能散,父母见药不效,医者见热嗽不能除,或以别证治之,病家又或更医,此世之所以误者多矣。
[卷三:张氏《痘疹诠》] 麻疹初热
麻疹发热之初与伤寒相似,惟疹子则面颊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目中有泪,呵欠善睡,或吐泻,或手捋眉目面赤为异耳,但见此候即是疹子,便宜谨避风寒,戒荤腥浓味。古法用升麻葛根汤以表散毒邪,余制透邪煎代之更佳,或柴归饮亦妙。但使皮肤通畅腠理开豁,则疹毒易出。不可作伤寒,妄加汗下也。妄汗则增热,而为衄血咳血,为口疮咽痛,为目赤肿,为烦躁干渴,为大小便不通。妄下则里虚,为滑泄,为滞下。经曰:必先岁气,母伐天和,言不可妄汗妄下也。
凡疹初热疑似之间,切不可轻易用药,总有他证,必待五日腮下见疹,方可用升表之剂。嗽多,连打喷嚏,鼻流清涕,或流鼻血,饮食减少,好饮凉水,只宜调理饮食,戒荤腥面食。
疹子初发热时未见出现,咳嗽百十余声不已,上气喘急而目胞肿,时卧时起,此火毒内蒸,肺叶焦举,宜甘桔汤合白虎汤加牛蒡子薄荷主之。如疹出之时咳嗽口干心烦者,此毒在心肺,发未尽也,泻白散加天花粉连翘元参黄连主之。
疹子欲出未出之时,宜早为发散,以散其毒则无余患,若不预解使之尽出,多致毒蓄于中,或为壮热,久枯瘁,或成惊痫,或为泻痢,或为咳血喘促,或作疳蚀而死,此虽一时戾气之染,然未有不由于人事之未尽也。
[卷三:张氏《痘疹诠》] 疹出没
疹子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假如子后出午后即收,午后出子后即收,乃阳生阴成,阴生阳成,造化自然之数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轻,若一出连绵三四日不收者,乃阳毒太甚,宜大青汤或用荆芥牛蒡子甘草元参石膏桔梗主之;若逡巡不出者,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密也,宜荆防败毒散主之。
疹已出而复没者,乃风寒所逼而然。若不早治毒必内攻以致痒塌而死。急用升麻汤加荆芥牛蒡子甘草热服,则疹必复出而安矣。
发热六七日以后,明是疹子却不见出,此必皮肤坚浓腠理闭密,或为风寒所袭,或曾有吐泻,皆能伏也。急用托里散表之剂,如麻黄汤去杏仁加蝉蜕升麻,外用胡荽酒之类,如一向未更衣者,必毒甚于内,伏而不出,《局方》凉膈散加牛蒡子主之。
疹子只怕不能得出,若出尽则毒便解,故治疹者于发热之时,当察时令寒暄酌而治之。
如时证大寒以桂枝葛根汤或麻黄汤发之,时证大热以升麻葛根汤或合人参白虎汤发之,不寒不热以荆防败毒散发之。如尽一剂不出再作本汤服之,外用胡荽酒,又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务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胀痛,气喘昏闷则死证也。
景岳曰:按此万氏之法极得因时制宜之善,已尽发表之义矣。然发表之义亦最不易,即如营卫不足而疹有不能出者,其证甚多,若徒知发之,而不知滋之,则营卫有弱者,非惟不能发,而且恐穷其源矣。此其或在脾胃,或在血气,必得其神。庶乎有济如伤寒三表之法,实亦有关于此。
疹毒出尽则邪气解散,正气自然和平。如发热烦闷,或呕吐,或泄泻,此毒邪壅遏尚未出尽也。烦热者黄连解毒汤,呕泄者柴胡橘皮汤并外用胡荽酒及苎麻戛法如前,待疹子出尽,则烦热自去,呕吐自止矣。
疹有既收而余毒未尽,至三日之外又复发出,或至五六次不已者,此因发热之时,不避风寒,致令邪气郁于肌肉之间,留连不散,虽曾解散终属未畅耳,若兼杂证亦当随证治之。
[卷三:张氏《痘疹诠》] 疹形色
凡看麻疹初出之法,多于耳后项上腰,先见其顶尖而不长,其形小而匀净者吉也。若色见通红则疹发于心,红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也,养血化斑汤主之,或四物汤加防风。色大红焰或微紫者,血热也,或出太甚者,并宜大青汤主之,或四物去川芎加柴胡黄芩干葛红花牛蒡子连翘凉血滋阴而热自除,所谓养阴退阳之义,亦五死一生之证也。若黑色者,则热毒尤甚,而十死一生之证,此尤不可不明察之,而混为施治也。
凡疹初出色赤者,毒盛之势也,但大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