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一两) 大枣 竹叶 浮小麦 炙草 栝蒌根 大渴不止,加芦根。
\x眉批∶\x一本人参一钱,麦冬、茯苓三钱,存参。
\x歌括∶\x生津益液用大枣,参麦茯苓炙甘草。
竹叶小麦栝蒌根,大渴再加芦根妙。
<目录>产后编下卷<篇名>咳嗽属性:治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恶寒,勿用麻黄以动汗;嗽而胁痛,勿用柴胡汤;嗽而有声,痰少 面赤,勿用凉药。凡产有火嗽,有痰嗽,必须调理半月后,方可用凉药,半月前不当用。
\x加味生化汤\x 治产后外感风寒咳嗽及鼻塞声重。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 杏仁(十粒) 桔梗(四分) 知母(八分)
有痰,加半夏曲;虚弱有汗咳嗽,加人参。总之产后不可发汗。
\x眉批∶\x知母一本作四分。
\x歌括∶\x产后七日感风寒,咳嗽鼻塞亦恶寒。
勿用麻黄柴胡汤,尚须厘清火与痰。
风寒咳嗽鼻声重,加味生化用最灵。
归芍知母桔梗杏,痰加半夏虚参增。
\x加参安肺生化汤\x 治产后虚弱,旬日内外感风寒,咳嗽声重有痰,或身热头痛及汗多者。
川芎(一钱) 人参(一钱) 知母(一钱) 桑白皮(一钱) 当归(二钱) 杏仁(十粒,去皮尖) 甘 草(四分) 桔梗(四分) 半夏(七分) 橘红(三分)
虚人多痰,加竹沥一杯,姜汁半匙。
\x眉批∶\x按《咳嗽论》中,明示纵有火嗽,在半月前,犹不得轻用凉药,垂戒綦严,而第一与第二方中,均有 知母;小注均有“外感风寒”云云。此必于既感之后,将蕴而为燥热,不得已而用之,小注未及申明。如谓不然,苟初 感即用此凉品,岂不与前论显为枘凿,读者须会前人微意,庶不致用古方而自少权衡耳。
\x歌括∶\x产后旬日感风寒,咳嗽声重亦有痰。
身体虚弱难御邪,身热头痛多出汗。
加参安肺生化汤,归芍人参杏仁桑。
知母甘草桔梗配,半夏橘红共煎尝。
\x加味四物汤\x 治半月后干嗽有声痰少者。
川芎 白芍 知母 栝蒌仁(各一钱) 生地 当归(各二钱) 诃子(二钱) 冬花(六分) 桔梗(四分) 甘 草(四分) 葱铃(四分) 生姜(一大片)
\x歌括∶\x加味四物归芍芎,生地知母苦桔梗。
子冬花栝蒌仁,甘草生姜与兜铃。
<目录>产后编下卷<篇名>水肿属性:产后水气,手足浮肿,皮肤现光荣色,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也。必以大补气血为先,佐以苍术、白术、
茯苓补脾;壅满,用陈皮、半夏、香附消之;虚人加人参、木通;有热,加黄芩、麦冬以清肺金。健脾利水,补中益气 汤;七日外,用人参、白术各二钱,茯苓、白芍各一钱,陈皮五分,木瓜八分,紫苏、木通、大腹皮、苍术、浓朴各四 分;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钱。如因寒邪湿气伤脾,无汗而肿,宜姜皮、半夏、苏叶加于补气方,以表汗。
\x五皮散\x 治产后风湿客伤脾经,气血凝滞,以致面目浮虚,四肢肿胀气喘。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钱) 姜皮(一钱)
枣一枚,水煎服。
又云,产后恶露不净,停留胞络,致令浮肿,若以水气治之,投以甘遂等药,误矣!但服调经散,则血行而肿消矣。
\x调经散\x 没药(另研) 琥珀(另研,各一钱) 肉桂 赤芍 当归(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汁、酒各少许,调服。
\x眉批∶\x此方能调经治腹痛。
\x歌括∶\x产后风湿客脾经,气血凝滞四肢肿。
面目虚浮胀气喘,肺肾虚羸水难行。
五皮散能消水肿,五加地骨大腹苓。
姜枣善于调营卫,以皮行皮可建功。
恶露不行致浮肿,不须治水但调经。
归芍没药琥珀桂,温经行血水患平。
<目录>产后编下卷<篇名>流注属性:产后恶露流于腰臂足关节之处,或漫肿、或结块,久则肿起作痛,肢体倦怠,急宜用葱熨法以治外肿;内服参 归生化汤以消血滞,无缓也。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x葱熨法\x 用葱一握,炙热,捣烂作饼,敷痛处,用浓布二、三层,以熨斗,火熨之。
\x参归生化汤\x 川芎(一钱半) 当归(二钱) 炙草(五分) 人参(二钱) 黄 (一钱半) 肉桂(五分) 马蹄香(二钱)
此症若不补气血,节饮食,慎起居,未有得生者。如肿起作痛,起居饮食如常,是病气未深,形气未损,易治;若 漫肿微痛,起居倦怠,饮食不足,最难治。或未成脓,未溃,气血虚也,宜服八珍汤;憎寒恶寒,阳气虚也,宜服十全 人补汤;补后大热,阴血虚也,宜服四物汤,加参、术、丹皮;呕逆,胃气虚也,宜服六君子汤,加炮姜、干姜;食少 体倦,脾气虚也,宜服补中益气汤;四肢冷逆,小便频数,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一钱。神仙回洞散治产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