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空
心食前。此药与大豆蔻丸为表里也。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行痹证
属性:(主痹。出《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气胜者,行痹,上下左右无留,随所至作。
\x防风汤\x 主之∶治行痹,行走无定,痹麻不快。
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炒熟) 桂枝(各一两) 黄芩 秦艽
葛根(各三钱) 麻黄(半两,去节)
上为末,每服五钱,酒水合二盏,枣三枚,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痛痹证
属性:(主痹。出《素问・痹论》)
寒胜者,为痛痹,大宜宣通。阴寒为痛,宜通气温经而愈。
\x加减茯苓汤\x 主之∶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赤茯苓(去皮) 桑白皮(各二两) 防风 官桂 川芎 芍药 麻黄(去节。各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效矣。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着痹证
属性:(主痹。出《素问・痹论》)
湿气胜者,为着痹,湿地水气甚,重着而不去,多汗而濡者。
\x茯苓川芎汤\x 主之∶治着痹,留注不去,四肢麻,拘挛,浮肿。
赤茯苓 桑白皮 防风 官桂 川芎 麻黄 芍药 当归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枣三枚,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如欲出汗,以粥投之。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周痹证
属性:(主痹。出《灵枢・周痹》)
《黄帝针经》云∶在血脉之中,随上下,本痹不痛今能上下周身,故以名之。
\x大豆 散\x 主之∶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
大豆 (一斤,炒香熟)
上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胞痹证
属性:(主膀胱。出《素问・痹论》)
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太阳直行,从巅入循于脑,气
下灌于鼻,时出清涕不止。
\x肾着汤\x 主之∶治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
赤茯苓(去皮) 白术(各四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盏,去滓,温服,日三服。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肠痹证
属性:(主痹。出《素问・痹论》)
虽多饮,不得溲,不成大便,糟粕不化,故气喘急而飧泄。
\x木香丸\x 主之∶治肠痹,腹 痛,时发飧泄,气不消化,小便秘涩。
木香 白术 官桂 芜荑 良姜 诃子皮(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 浓朴(生姜制)
肉豆蔻(各二两) 干姜(三分) 甘草(半两)
上为末,曲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空心。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热痹证
属性:(主痹。出《素问・痹论》)
阳气多,阴气少,阳热遭其阴寒,故痹。脏腑热,煽然而闷也。
\x升麻汤\x 主之∶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兼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 茯神(去皮) 人参 防风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活(各一两)
官桂(半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块(碎)、竹沥小许,同煎至一盏,温服,不计时候。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白淫证
属性:(主虚劳。出《素问・痿论》)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 纵,发为 痿,及为白淫。太过者,
白物为淫,随溲而下,故为劳弱。
\x秘真丸\x 主之∶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及有余沥,或梦寐阴人通泄耳。
龙骨(一两,另研) 诃子皮(五个,用大者) 缩砂仁(半两,去皮) 朱砂(一两,研细,
一分为衣)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得。不可多服。
大便秘,葱白汤、茶下。
<目录>卷二\诸证门
<篇名>胃脘痈证
属性:(主痈。出《素问・病能论》)
胃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