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捣烂成膏,贴脐上,用绢帕缚住,半日即愈。如噤
口不食者,加麝香三厘,用前药同贴。
又方∶香白芷、干姜各一钱,共研细末,以蜜为膏。先用酒洗脐,温微热后贴膏,用鞋
底烘热熨膏上,气通即愈。



<目录>卷七\泄泻

<篇名>泄泻口渴

属性:七味白术散(见三消门)屡试如神。



<目录>卷七

<篇名>痢疾

属性:痢疾最忌黄连,服则倒胃难治。然倪涵初先生痢疾三方均有此味,似不相宜,胃弱者宜
斟酌用之。



<目录>卷七\痢疾

<篇名>痢疾三方

属性:痢为险恶之症,生死所关,不惟时医治之失宜,而古今治法千家,多不得其道,是以不
能速收全效。今立方何以为奇?不泥成法故奇也。立论何以为妙?不胶成说故妙也。然其药

初起煎方∶川黄连(去芦)、条黄芩、生白芍、山楂肉各一钱二分,陈枳壳(去y)、紫

三分,
煎服。此方
木香三分
不必再
于左。
加减煎方∶川莲、黄芩、白芍(酒炒)各六分,山楂肉一钱,橘红、青皮、槟榔、地榆
各四分,甘草(炙)三分,当归五分,桃仁粉六分,红花三分,木香(磨兑)二分,水三碗,

补理煎方∶川莲、条芩各酒炒六分,芍药(酒炒)四分,橘红六分,全当归、人参(无

以上三方,随用辄效,其有不效者,必初时投参、术等补剂太早,补塞邪气在内,久而
正气已虚,邪气益盛,缠绵不已,欲补而涩之则助邪,欲清而疏之则愈滑,遂至于不可救药
,虽有奇方,无如之何,则初投温补杀之也。如妇人有胎者,去桃仁、红花、槟榔等味。



<目录>卷七\痢疾

<篇名>微理妙论

属性:古今治痢皆曰∶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初起热盛则下之,有表证则汗之,小便赤涩则分
利之。此五者,举世信用如规矩准绳之不可易,予谓五者惟清热一法无忌,余则犯四大忌,
不可用也。今详于后。
一曰忌温补。痢之为病,由于湿热蕴积,胶积于肠胃中而发,宜清邪热,导滞气,行瘀
血,其病即去。若用参、术等温补之药,则热愈盛,气愈滞而血亦凝,久之正气虚、邪气盛
,不可疗矣。此投温补之祸为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痢因邪热胶滞肠胃而成,与沟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刮疏通则愈。若用承气
汤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澜之水,壅塞必不可去,无不岸崩堤塌矣。治痢而大
下之,胶滞必不可去,徒伤胃气、损元气而已。正气伤损,邪气不可除,壮者犹可,弱者危
矣。
一曰忌发汗。痢有头痛目眩,身发寒热者,此非外感,乃内毒熏蒸,自内达外,虽有表
证,实非表邪也。若发汗,则正气既耗,即邪气益肆,且风剂燥热,愈助热邪,表虚于外,
邪炽于内,鲜不毙矣。
一曰忌分利。利小便者,治水泻之良法也。以之治痢,则大乖矣。痢因邪热胶滞,津液
枯涩而成,如用五苓等药分利其水,则津液愈枯而滞涩愈甚,遂至缠绵不已,则分利之为害
也。若清热导滞,则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为哉?予于此一症,素畏其险恶,用心
调治,经今二十余年,百试百验,既而身自患之,试验益精,然后能破诸家之迷障,而为奇
妙之方论,用是述其颠末,以拯斯人之疾苦,而悉登诸寿域也。以上系倪涵初集中摘录。
又方∶痢疾每起于暑天之郁热,而又感以水湿雨露之气,红白相间,如血如脓,甚者如
屋漏水,如鱼冻水,里急后重,崩逐瘀痛,欲下而不能,欲不下而不得,一日夜数十次,甚
至百余次,气息奄奄,坐而待毙,此痢之概也。若骤止其邪,则死生顷刻,不止其邪,则危
绝如丝,欲补气而邪气转加,欲清火则下行更甚,此时惟有因势利导之方可行。或疑人已气
血虚败,更加利导,恐其难堪。不知邪气一刻不去,则正气一刻不安,古人治痢无止法,信
不诬也。方用白芍、当归各三两,萝卜子一两,枳壳(面炒)、槟榔、车前子、甘草各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二剂全安,可用饮食矣。此方之奇妙,全在重用归、芍。盖水泻忌当归
之滑,而痢疾则正喜其滑也。芍药味酸以平肝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又有枳壳、槟榔,消
逐其湿热之邪,又加车前子分利其水湿,而又不耗其真阴之水,所以功胜于茯苓也。尤奇其
用萝卜子一味,盖萝卜子味辣而能逐邪去湿,且又有通达上下,消食利气,使气行于血分之
中,助归芍以生新血而祛荡其败污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则无逼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