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为亡阳。涩则无血。不当汗而强与汗之者。令阳气微。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故
曰阳
热。
尺脉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
(浮大之脉。当责邪在表。若心下反硬者。则热已甚而内结也。有热属脏者。为别无虚
寒而
汗。
属腑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虽心下硬。若余无里证。但见表证者。为病在阳。谓之属腑。当先解表。然后攻痞。
溲。
走其
下。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
(病有不可治者。为邪气胜于正气也。内经曰。大则邪至。又曰。大则病进。脉浮而洪
者。
也。
故为
营卫
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
(肺为气之主。为津液之帅。汗出发润者。津脱也。喘不休者。气脱也。)
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心绝也。
(肺主气。心主血。气为阳。血为阴。阳反独留者。则为身体大热。是血先绝。而气独
在也
头为诸阳之
唇吻反青。四肢 习者。此为肝绝也。
(唇吻者。脾之候。肝色青。肝绝。则真色见于所胜之部也。四肢者。脾所主。肝主筋。

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
(脾主口唇。绝则精华去。故环口黧黑。柔为阴。柔汗。冷汗也。脾胃为津液之本。阳

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肾司开阖。禁固便溺。溲便遗失者。肾绝不能约制也。肾藏志。狂言者。志不守也。
内经
目反
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
后竭
(阳主热而色赤。阴主寒而色青。其人死也。身色青。则阴未离乎体。故曰阴气后竭。
身色
之谓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
乃不
(经云。脉浮大。应发汗。若反下之。为大逆。浮大之脉。邪在表也。当发其汗。若反
下之。是攻其正气。邪气得以深入。故为大逆。浮则无血者。下后亡血也。大则为寒者。邪
气独在也。寒邪因里虚而入。寒气相搏。乃为肠鸣。医见脉大。以为有热。饮以冷水。欲令
水寒胜热而作大汗。里先虚寒。又得冷水。水寒相搏。使中焦之气涩滞。故令噎也。)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噎。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

(趺阳脉浮为噎。脉滑为哕。皆医之咎。责虚取实之过也。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
(浮数之脉。主邪在经。当发热而洒淅恶寒。病患一身尽痛。不欲饮食者。伤寒也。若
虽发
通。
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
汗。
(脉浮面热赤者。邪气外浮于表也。脉迟战惕者。本气不足也。六七日为邪传经尽。当
汗出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
下。
必发
栗。
熏。
气前

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
。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浮为阳。沉为阴。阳脉紧。则雾露之气中于上焦。阴脉紧。则寒邪中于下焦。上焦者。


又里气不守。邪乘里弱遂中于阴。阴虚遇邪。内为惧栗。致气微急矣。内经曰。阳病者。上
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此上焦之邪甚。则下干中焦。下焦之邪甚。则上干中焦。
由是三焦混乱也。三焦主持诸气。三焦既相混乱。则内外之气。俱不得通。膻中为阳气之海
。气因不得通于内外。怫郁于上焦而为热。与脏相熏。口烂食龈。内经曰。膈热不便。上为
口糜。中焦为上下二焦之邪混乱。则不得平治。中焦在胃之中。中焦失治。胃气因上冲也。
脾。坤也。坤助胃气磨消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磨消。故胃中浊也。金匮要略曰
。谷气不消。胃中苦浊。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气不能布散。致
不通。血凝不流。卫气者。阳气也。营血者。阴气也。阳主为热。阴主为寒。卫气前通者。
阳气先通而热气得行也。内经曰。膀胱者。津液藏焉。化则能出。以小便赤黄。知卫气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