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吐沫涎。更兼头痛上攻煎。散寒温里茱萸剂。治得其方亦可痊。
坤壬 呕而发热用柴胡。此证多由胃气虚。怫郁诸经并表里。良医审视莫模糊。
\x霍乱脉病证治法 六证\x
霍甲 恶寒而利脉犹微。利止须知血已亏。四逆加参兼益血。临时消息可施为。
霍乙 头疼发热阴阳半。欲饮不饮辨机关。热重当煎五苓散。寒多急与理中丸。
霍丙 吐利止时内自和。身疼犹是表邪多。解外有法汗之愈。当用桂枝汤疗瘥。
霍丁 发热恶寒汗出时。上吐下利里虚为。四肢拘急厥而冷。四逆汤煎主治之。
霍戊 既吐且利小便利。脉微欲绝大汗渍。内寒外热利清谷。救之速投四逆剂。
霍己 吐下之余津液微。汗出而厥脉如丝。通脉四逆加猪胆。拘急不解好为之。
\x阴阳易劳复脉病证治法 六证\x
劳甲 阴阳差易病其人。少气强交体重身。热上冲胸头不举。阴中小腹急难容。拘挛膝
胫难
劳乙 大病新瘥又复劳。枳实栀子豉汤熬。宿食还加大黄用。或解或下辨分毫。
劳丙 瘥后伤寒还发热。小柴胡可去其 。脉浮汗解沉实下。消息合宜自安和。
劳丁 伤寒瘥后致脾虚。腰下重缘水气瘀。牡蛎泽泻散主治。利其小便病能除。
劳戊 喜唾应知胃上寒。犹疑瘥后有邪干。胃间津液须温润。咽下理中丸便宽。
劳己 伤寒解后气羸虚。气逆欲吐体不舒。竹叶石膏为主治。和调胃气病皆除。



<目录>卷一百二十六\伤寒门

<篇名>辨脉法第一

属性: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
弱、
(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兹首论
脉之
浮数
及。
则邪气自里之表。欲汗而解也。如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者是也。阳病见阴
脉而主死者。则邪气自表入里。正虚邪胜。如谵言妄语。脉沉细者。死是也。金匮要略曰。
诸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此之谓也。)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
曰阳
当剧
(结者。气偏结固。阴阳之气不得而杂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杂以为和。不
相杂

阳不得而杂之。是名阴结。论其数者。伤寒之病。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
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至六日为传经尽。七日当愈。七日不愈者。谓之再经。言再经者
。再自太阳而传至十二日。再至厥阴。为传经尽。十三日当愈。十三日不愈者。谓之过经。
言再过太阳之经。亦以次而传之也。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水。水能制火。火邪解散则
愈。阴结属水。至十四日传阳明土。土能制水。水邪解散则愈。彼邪气结甚。水又不能制火
。土又不能制水。故当剧。内经曰。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也。)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阴偏不足。则阳得而从之。阳偏不足。则阴得而
乘之
热者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阳为气。阴为血。阳脉浮者。卫气强也。阴脉弱者。营血弱也。难经曰。气主 之。
血主
其脉沉者。营气微也。
(内经云。脉者。血之府也。脉实则血实。脉虚则血虚。此其常也。脉沉者。知营血内
微也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
(针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脉浮汗出如流珠者。
腠理
矣。
甚于
营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卫阳也。营阴也。烧针益阳而损阴。营气微者。谓阴虚也。内经曰。阴虚而内热方其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蔼蔼如车盖者。大而厌厌聂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气和杂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累累如循长竿者。连连而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气和杂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轻浮而主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萦萦滞也。若萦萦惹惹之不利也。如蜘蛛丝者。至细也。微为阳微。细为阳衰。脉要
曰。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绵绵者。连绵而软也。如泻漆之绝者。前大而后细也。正理论曰。天枢开发。精移气
变。
来前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