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俞。
坎丙 太阳少阳来合病。自利黄芩汤主之。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下治偏宜。
坎丁 伤寒有热在胸中。腹痛都缘邪气攻。呕吐黄连汤可用。阴阳升降始能通。
坎戊 伤寒八九日来深。风湿头烦痛怎禁。体重不能自转侧。桂枝附子饮宜斟。
坎己 大便硬时小便利。渗津发汗两非宜。桂枝附子汤去桂。更加白术效尤奇。
坎庚 风湿相搏骨节烦。屈伸频掣苦艰酸。甘草附子汤煎下。固卫风邪即便宽。
坎辛 伤寒之脉浮而滑。表热热传在里寒。白虎汤煎除内外。益气散热自能安。
坎壬 伤寒脉结代而还。悸动心中不自宽。真气内虚邪更甚。炙甘草下便平安。
阳明脉病证治法 四十四证
木甲 不吐不下心烦忧。胃中郁热如蒸油。阴阳之气无偏胜。调胃承气汤可投。
木乙 汗后脉迟不恶寒。身重气短潮热还。大便已硬腹中满。大承气饮下之宽。
木丙 恶寒多汗体微烧。外未解来热不潮。可与小承调胃气。通时腹满病须消。
木丁 不转失气未可攻。腹中燥粪热难容。大便硬少饮水哕。小承气饮服之通。
木戊 伤寒不便十余日。日晡潮热发邪言。独语真如见鬼状。直睛更觉识人难。怵惕寻
衣微
木己 阳明之病汗何多。津液焦枯外泄过。谵语汤用小承气。胃中燥硬即能和。
木庚 阳明谵语热而潮。食反不能燥屎焦。便硬有时能食者。亦宜逐结大承条。
木辛 燥屎难容在胃中。谵语汗出此为风。表虚里实证昏乱。承气汤方大者通。
木壬 三阳合病要厘清。汗下还须仔细寻。腹满身重难转侧。不仁谵语属阳明。微尘面
垢少
木癸 二阳并病发潮热。手足汗流大便难。太阳证罢下之愈。承气汤宜大者飧。
火甲 脉浮而紧口中干。腹满喘热不恶寒。发汗反教生谵语。烧针烦躁更无眠。下之又
恐虚
火乙 渴欲饮水口舌干。中焦客热燥烦添。人参白虎汤宜治。润燥除邪病始痊。
火丙 脉浮发热渴饮浆。小便不利客膀胱。猪苓汤利下焦热。用下之时必得康。
火丁 脉若浮来更带迟。里寒表热更何疑。下利清谷知寒甚。四逆汤温用却宜。
火戊 阳明下后外有热。手足温而不结胸。心下懊 饥不食。好将栀子豉汤攻。
火己 病在阳明发热潮。大便溏泄小便调。胸胁硬满邪犹在。服了柴胡病自消。
火庚 胁满而呕大便难。更看吞上白苔瘢。柴胡汤主通津液。胃气因和汗 然。
火辛 脉弦浮大辨阴阳。短气不通胁满张。嗜卧鼻干不得汗。一身面目悉皆黄。溲难潮
热时
火壬 脉但浮时无里证。表邪犹合用麻黄。不尿腹满犹加哕。关格之病入膏肓。
火癸 发汗小便自利者。津液内竭不可攻。自欲大便犹有硬。土瓜猪胆蜜导通。
土甲 阳明病若得迟脉。汗出多而微恶寒。未解之时宜发汗。桂枝汤下表和安。
土乙 脉浮无汗属阳明。表实还教喘不停。发汗麻黄汤可用。热邪解散病安宁。
土丙 阳明头汗身无汗。剂颈而还渴饮浆。瘀热发黄溲不利。定当速饵茵陈汤。
土丁 喜忘阳明蓄血间。虽然屎硬便非难。若教黑色邪传里。抵当速下自然痊。
土戊 阳明下后觉心烦。初硬后溏仔细看。若果胃中有燥屎。大承气法下之安。
土己 日晡发热如疟状。审看内外更详之。脉实大承气汤下。脉浮发汗桂枝宜。
土庚 下后不便六七日。烦热腹满痛相缠。是知燥屎宿食故。可与大承汤剂煎。
土辛 小便不利大便难。微热时时喘不眠。宿食胃中犹燥结。大承气剂下之宽。
土壬 食谷不受呕更饶。茱萸汤剂始能调。服汤愈其缘何故。当易别方理上焦。
土癸 恶寒汗出太阳经。渴而发热属阳明。渴如不止邪传里。津液调和用五苓。
金甲 趺阳脉涩更兼浮。脾约胃强津液留。大便难时小便数。麻仁润燥最相投。
金乙 三朝发汗犹不解。发热蒸蒸入胃间。调胃承气汤煎服。胃中邪热下之安。
金丙 伤寒腹胀热邪招。吐后缘知在上焦。此是热邪传入胃。调胃承气亦能消。
金丁 若吐若下若发汗。小便因数大便坚。微烦为热入里候。用小承气病即痊。
金戊 伤寒得病六七日。大便硬时小便利。里实胸满可攻之。大承气汤为要剂。
金己 目不了了睛不和。微热便难实更多。此是内邪危恶证。大承气剂急消磨。
金庚 阳明发热汗尤多。津液将枯可奈何。入腑之邪攻宜急。大承气剂下之瘥。
金辛 发汗不解腹满痛。邪传入脏急须攻。大承气剂下腑热。润燥除邪有大功。
金壬 腹满不减实热坚。虽有稍减不足言。大满大实当除下。承气汤宜大者煎。
金癸 少阳合病与阳明。脉滑而数宿食症。少阳脉胜阳明负。下剂还宜用大承。
水甲 脉数下后为合热。六七日来大便难。喜饥消谷因瘀血。抵当汤下即能痊。
水乙 七八日后身色变。其色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