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分。一方浆水调服。治血痢。水一盏煎服。
\x黄龙丸\x(出百一选方)\x治冒暑毒。解烦渴。头疼呕逆。\x
半夏(半斤酽醋一斗浸三日入银器中慢火熬醋尽取出新汲水洗晒干为度) 甘草(一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丸梧桐子大。食后。新汲水下三五十丸。
\x二陈汤\x(出仁斋直指方)\x治伤暑复感冷。及内伤生冷。\x
半夏(制) 橘红(各五两) 茯苓(三两) 甘草〔炙二(一)两〕 上 咀。每服
三钱。姜七
\x水浸丹\x(出和剂方)\x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饮食积\x
\x聚\x
\x。并宜服之。
巴豆(大者二十五个去皮心膜研取油尽如粉) 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 上同研
匀。
用黄蜡熔作汁。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一
方
病即复矣。
\x二气丹\x(出济生方)\x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并皆治\x
\x之\x
\x。\x
硝石 硫黄(等分) 上为末。于银石器属性武火上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为
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时候。一方水丸如指大。每一丸细嚼。腊茶下。
\x冰黄散\x(一名却暑散出和剂方)\x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x
\x渴\x
\x。背寒面垢。
赤茯苓(去皮) 甘草(生各四两)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一斤) 上为
细末。
每服二钱。新汲水或冷水热水调下。不拘时候。
\x通草散\x(出经验济世方)\x治伏暑下血如久痢。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x
\x自\x
\x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x
\x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x
\x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传导入大\x
\x肠。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
\x安。\x
木通 通草(各半两) 泽泻(一分) 竹茹(二钱少用不妨老人减半) 上锉如大米
粒。或
为细末。就锉时即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每服抄二钱。根据前法煎。
食后中夜卧各一服便住。信知天下有如此妙医。余家数婢患久痢。服之皆安。故记传后。
\x益元散\x(出经验良方)\x治身热呕吐泄泻。肠 下痢。赤白浊。癃闭淋痛。利\x
\x小\x
\x便。偏主肠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利中。除\x
\x烦热心燥。治腹胀痛。补益五脏。大养脾胃之气。理内伤阴痿。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x
\x。一切虚损。主痫 惊悸健忘。止烦满短气。脏伤咳嗽。疗饮食不下。肌肉疼痛。治口\x
\x疮。牙齿疳蚀。明耳目。壮筋骨。通血脉。和气血。消水谷。保真元。解百药酒食邪\x
\x毒。耐劳役饥渴寒热。辟中外诸邪所伤。久服强志轻身。驻颜延寿。及解中暑伤寒疫\x
\x疠。饥饱劳损。忧愁思虑。恚怒惊恐。传染。并汗后遗热劳复诸疾。并解两感伤寒。能\x
\x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和而愈。及妇人下乳催生。并产后损液血衰。阴虚热甚。一切热\x
\x证。并宜服之。兼才患方发吹乳。或已觉吹乳疖。频服即愈。乃神验之妙药。惟有孕妇\x
\x人不得服。恐滑胎也。\x
腻白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
蜜亦
得。日三服。欲冷新汲水调下。发汗煎葱白豆豉汤。并三四服。此药解散热甚。多服无害有
益。
\x谷神散\x(出仁存方)\x治中暑泄泻。\x
陈仓米(一升) 干姜(一两) 甘草(一两) 楮实(青者蒸晒一升) 上为细末。
饭饮调下
二钱。食前服。
\x二黄丸\x(出经效济世方)\x治伏暑狂燥。及下血痢泄泻等。凡因暑而得疾者皆\x
\x治\x
\x。\x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各二两) 肉豆蔻(二个) 干姜(一分炮) 上为细末。
水面糊
为丸。如梧子大。再曝干。每服三十丸。温热水下。患痢甘草汤下。水泻米饮下。
\x治伏暑暴泻兼去暑毒\x(一名枇杷叶散出鲍氏方)
枇杷叶(去毛) 生姜(湿秤) 罂粟壳(去瓤蒂各三钱) 上细锉。用水二大盏。蜜
一合。
粟米百余粒。酒半合。同煎至一盏以下。温服一服即愈。暑天有初感便渴。或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