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入酒酒尽。极效。
\x补中丸 宜常服。\x
川芎 白芍药 黄 当归 人参 陈皮(各半两) 白术 地黄(各一两) 上为末。
炼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七丸。温水下。
\x滋血汤 滋养荣血。补妇人诸虚。治血海久冷。\x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麦门冬 牡丹皮 阿胶(各二两) 琥珀(三分别研) 酸
枣仁
(炒) 粉草 桂心(各一两) 半夏曲(二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姜
三片。
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服。
\x大保生丸 调和本气。主疗诸疾。滋补营卫。久服之。大有功益。\x
人参 本 白茯苓 当归 生干地黄(各一两) 赤石脂 白芷 延胡索 肉桂 白
薇
白芍药 川芎 甘草 牡丹皮 没药(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温酒化下。空心食前服之。
\x滋阴丹 养血和气。调顺营卫。充成肌肤。活血驻颜。久服大补冲任。匀顺月经。\x
\x神良不可具述。\x
熟干地黄 白茯苓 人参(各二两) 甘菊花 枸杞子 黄 丹参 柏子仁(炒) 白
芍
药(各一两) 生干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六十丸。
米饮下
\x八珍汤 和营调卫。理顺阴阳。滋血气。进美饮食。\x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熟地黄 人参 茯苓 甘草 缩砂仁(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
服
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七片。枣三枚去核。同煎三五沸。去滓。放温。空心日三服。
\x人参养血丸 治女人禀受怯弱。血气虚损。常服补冲任。调血脉。宣壅破积。退邪\x
\x热。除寒痹。缓中下坚胀。安神润颜色。通气散闷。兼治妇人怀身腹中绞痛。口干不食\x
\x。崩伤眩晕。及产出月羸瘦不复常者。\x
人参 赤芍药 川芎 菖蒲(各一两炒一作蒲黄) 当归(二两) 熟地黄(五两) 乌
梅肉(三两) 上为末。蜜搜。杵数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米汤任
下。食前服。
\x拱辰丹 治当壮年而真气犹怯。此乃禀赋素弱。非虚衰而然也。温燥之药。尤宜速\x
\x戒。勿谓手足厥逆。便云阴多。如斯治之。不惟不能愈疾。大病自此生矣。滋益之方。\x
\x群品稍众药力细微。难见功效。但固天元一气。使水升火降。则五脏自和。百病自去。\x
\x此方主之。\x
鹿茸(酥炙去毛皮角) 山茱萸(新好有肉红润者) 川当归(各四两) 麝香(半两
别研) 上为末。入麝香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粒。或五十粒。温酒盐汤
下。
\x暖宫丸\x
当归 川芎 禹余粮(醋淬七次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 桂心(各二两) 上为细
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服三十丸。日进二三服。增至五七十丸。
\x治产后更无他状。\x
肥羊肉(一斤去脂) 当归(二两) 生姜(六两) 黄 (四两) 上羊肉切。以水
一斗。煮取八升。以肉汁煮三味。取二升五合。温分四服。若觉恶露下不尽。加桂心三两。
如恶露下多。加川芎三两。如觉有气。加细辛二两。觉有热加生地黄汁二合。
佚庵刘尚书第五子。太常少卿叔谦之内李氏。中统三年春欲归宁父母不得而情动于中。
又因劳役。四肢困倦。躁热恶寒。时作疼痛。不欲食。食则呕吐。气弱短促。怠惰嗜卧。医
作伤寒以治之。解表发汗。次日传变。又以大小柴胡之类治之。至十余日之后。病证愈剧。
主家云。前药无效。莫非他病否。医曰。此伤寒六经传变至再经尽。当得汗而愈。翌日见爪
甲微青黑色。足胫至腰如冰冷。目上视而睹不转睛。咽嗌不利。小腹冷气上冲心而痛。呕吐
不止。气息欲绝。以为不救。召予治之。具说病证及所服之药。予诊其脉沉细而微。此中气
不足。妄作伤寒治之。发表攻里。中气愈损。坏证明矣。太夫人泣下避席曰。病故危困。君
尽心救治。予先以辛热之药 咀一两。作一服。至夜药熟而不能饮。续续灌之下一口。饮至
半夜。稍有呻吟之声。身体渐温。忽索粥。饮至旦。食粥两次。又煎服投之。至日高。众医
皆至诊之曰。脉已生证已回矣。众喜而退。越三日。太夫人曰。病患大便不利。或曰以脾约
丸润之可也。予曰前证用大辛热之剂。阳生阴退而愈。若以大黄之剂下之。恐寒不协转生他
证。众以为不然。遂以脾约丸二十丸润之。至夜下利两行。异日面色渐青。精神困弱。呕吐
复作。予再以辛热之剂温之而愈。名曰温中益气汤。(出卫生宝鉴)
附子(炮去皮脐五钱) 干姜(炮五钱) 丁香(二钱) 藿香(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