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白茯苓(各一两) 桂心 木香(炮) 白姜(炮各半两) 丁香(一
分) 上为细
\x豆蔻分气饮\x(出永类钤方)\x治脏腑虚。寒泄无度。及妇人产后洞泄。危笃\x
\x甚。\x
藿香叶 草豆蔻仁(炮) 青橘皮(各四两) 甘草 丁香(各半两) 乌梅(五十个)
肉豆蔻
\x香朴丸\x(出大全良方)\x治肠胃虚冷。泄泻注下无度。脾虚气闭。不进饮食。\x
大浓朴(五两) 北茴香 白术 陈皮(各三两) 诃子 赤石脂(各两半) 上为细
末。面糊丸
\x豆蔻丸\x(出大全良方)\x治脏寒泄泻不止。服诸药无效。亦可治男子。\x
上用肉豆蔻面裹煨香。不以多少。研细。入陈米白饭捣令匀。得所丸如绿豆大。空心煮
粟米
\x胃苓散\x(出大全良方)\x治秋夏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亦治\x
\x男\x
\x子。上合和五苓散、平胃散。姜、枣煎。空心服。\x
\x五香散\x(出大全良方)\x治食鱼伤。泄泻不止。气刺下冲。及妇人产前后腹\x
\x痛。\x
\x血气奔疾。用
\x痢。煎陈米饮调下
乌药 白芷(炒) 枳壳 白术(炒) 良姜 甘草 莪术(有孳者减半) 上等分为
细末。
每服
\x人参豆蔻散 治久泻不止。诸药无效。仆累试之有效。\x
人参 肉豆蔻 干姜 浓朴 甘草 陈橘皮(各一两) 川芎 桂心 诃子 北茴香(各
半两)
\x普贤丸 治大便溏泄者。脾气薄。胃气弱。水谷不能消。饮食不能化。肠胃虚则下\x
\x为阴泄。
\x之。\x
龙骨(煨) 黄连 茱萸 蓬术(各等分同炒色变为度) 上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
五十
\x神术丸 治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治伤风头项背拘急。鼻流清涕。\x
苍术(一斤) 本 川芎(各六两) 细辛(一两六钱) 独活(四两) 粉草(二
两六钱)
上为



<目录>卷三百二十一\妇人诸疾门

<篇名>下痢

属性:(附论)
夫赤白痢者。古人名之滞下是也。究原疾皆因外感五邪之气。内伤生硬冷热之食。其证
不一
感寒
成滞
肝木



丸。温脾去积滞。或六神丸。未有不安者也。或曰。虽古人有言。无积不成痢。专以去积为
先。岂有一岁内。独于秋夏之间。人皆有积。而春冬无。盖风邪入胃。木来乘土。不为克化
。古方治下神术散要药也。又有一坊一郡之内。上下传染。疾状相似。或只是有一家长幼皆
然。或上下邻里间相传染。成有病同而证异者。有证异而治同者。或用温剂而安。或用凉药
而愈。如此等是毒疫之症。毒痢者。虽当五运六气之相胜。亦不可狎泥此说。是毒疫运气相
胜。岂独偏于一坊一郡。而独于一家二家者乎。如此证。当先察其虚实冷热。虚冷者以败毒
散多加人参、甘草、陈米、姜、枣煎服。及三黄熟艾汤、黄连阿胶丸、五苓散、驻车丸。可
选而用之。如下痢赤多。或纯下鲜血。里急后重。大便不通。身体壮热。手足心热。大烦
燥渴。腹胁胀痛。小便赤色。六脉洪大。或紧而数。或沉而实。此热痢也。宜白头翁汤、三
黄熟艾汤、五苓散。可选用之。若风痢下血太过。宜用胃风汤加木香、黑豆煎服。若秋夏

呕逆恶心。小便不利。及五心烦热。六脉虚弱。此等脉证。正因伏暑而得。此疾宜服香薷散
加黄连、甘草、当归、酒水浓煎。井华水冷顿服。兼服酒煮黄连丸。或小柴胡汤加人参煎服
。必愈。如杂证一退。而痢尚未止。则以四物汤加胶艾煎服。以调阴阳。未有不安者也。水
谷不分。小便不利。宜用五苓散。淡竹叶煎汤调服。如烦躁甚者。亦宜服之。若不明伏暑之
证。但以脉虚而妄投硫、附、姜、桂、丹石之药。必致杀人。深可叹息。若下痢纯白。状
如鱼脑。脐腹冷痛。日夜无度。手足逆冷。或有呕逆。全不入饮食。欲温而恶冷。六脉微细
。此由脏腑虚冷之故。宜木香散加服四味理中汤。及钟乳健脾丸。甚者四肢逆冷。六脉沉绝
。当一味峻补。兼灸气海、丹田二穴。更以助胃之药。此守而不攻之意也。宜四顺附子汤、
三建丹、白丹、加味参附汤、姜附汤。皆可选用。如年尊虚弱之人。或素来禀受怯弱。亦宜
此法。斟酌调理。然宜开胃进食为先。食可得入则脾建也。糟粕便聚。糟粕既成垢腻。鲜血
瘀滞。不患其陨矣。如久痢不瘥。肠滑泄不止。诸药不效。方可施之涩肠止泄痢之剂。亦宜
先以龙虎骨、肉豆蔻等之剂。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