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作梳样。摊药在上。于疮晕尽处两边围
绕贴之。候晕渐收近里。即别剪差小者。再摊药为围贴。晕又收。即又再移近里贴。仍频换。
候晕已收见疮根脚。或疮口。即用次方。凡贴大恶疮。毒瓦斯方盛。不可以药当上贴。恐赶散
毒瓦斯。疮益大。
\x晕收见疮。次用槟榔散。
鸡心槟榔(半两) 川黄连(去须半两) 穿山甲(大者十片烧灰存性) 上同为细末。
先用
好腊茶清扫过疮。用药浓敷疮上。日三五次。以脓出为知。如见疮口后。用此药数次了。可
更用乳香膏。
\x脓已出。用生肌药。\x
黄狗脑盖骨(二两烧灰存性) 腻粉(一钱) 桑白皮末(一两) 上同为细末。用油
调涂疮
上。以上四方。是一宗元立自云。少年时初得此方。救十余人。后忽自病背疮。自信其药。
乃以此四药自治得愈。袒背示予。瘢痕犹盈尺也。予在汝州时。梁县吏人侯昱孝母病背疮。
予用此治之愈。
扬州杨吉老医名甚着。某郡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无聊。莫能名其何等病苦。往谒之。
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消铄且尽。自此三年。当以背疽死。不可为也。士人不乐而退。闻
茅山观中一道士。医术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较。窃衣童仆之服。
诣山拜之。愿执薪水之役于席下。道士喜。留置弟子中。诲以经书。昼夜只事左右。颐指越
两月。觉其与常隶别。呼叩所从来。始再拜谢过。以实白之。道士笑曰。世间那有医不得的
病。汝试以脉示我。才诊脉。又笑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买好梨吃一颗。如
生梨已尽。则以干者泡汤饮之。仍食其滓。此疾自当平。士人归。谨如其戒。经一岁往扬
州。吉老见之。惊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安之理。士人
以告。吉老立具衣冠。焚香望茅山设拜。岂自咎其学之未至耶。又北梦琐言载医者赵鄂云。
一朝士疾危。或谓只有一法。请剩吃消梨。不限多少。如咀嚼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
用其言遂愈。此意正同。
大凡有背疽之人。难于隐几。但用绿豆十数斗。作一大袋隐伏。则自然心凉。身体安稳。
得以尽心服药将息也。
\x治发背及痈疽恶疮、肿核。如初觉皮肉间有异。知是必作疮者。皆炙之。\x
切大蒜如铜钱浓片。安肿头上。炷艾灸之。不计炷数。其人被若初觉痛者。以痛定为准。
初不觉痛者。灸至极痛而止。若蒜焦即易。前后用此法救人。无不应者。若是疣赘之类。亦
如此灸之。便成痂自脱。其效如神。乃知方书之载无空言。但患人不能以意详之。故不得尽
应耳。
\x抵圣散 治发背痈疽。及一切疮疖肿毒。\x
栝蒌(四两去皮) 何首乌(四两) 大山慈菇(二两) 甘草节(二两) 地榆(二
两) 没药
(一两) 乳香(半两) 麝香(一钱别研)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连进二服
便住痛。
一日三服。
\x治发背头未成疮。及诸热毒。\x
以湿纸拓上。先干处是热气冲上。欲作疮子。便灸之。如先疼痛。灸即不痛。如不知痛。
即以痛为度。
\x治痈肿发背\x
以千金藤煎服。
<目录>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
<篇名>发背溃后
属性:(附论)
夫发背病者。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发背。脓出之后。眼白晴
青黑而眼小、一逆也。服药而呕、二逆也。伤痛渴甚、三逆也。膊项中不便、四逆也。音嘶
色脱、五逆也。皆不可治。其余或热渴利呕。非仓卒之急也。可得渐治。凡发背则热气流入
腑脏。脓溃之后。血气则虚。腑脏积热。渴而引饮。饮冷入于肠胃。则变下利。胃虚气逆。
则变呕也。呕逆若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其疮若脓汁不尽。而疮口早合。虽瘥更发。恶
汁连出。则变成 也。
\x方\x
\x玄参散 治发背溃后。脓血不止。渐渐疮大。疼痛。身体壮热。\x
玄参(二两) 黄 (二两锉) 露蜂房(一两微炒) 地榆(二两锉) 白蔹(一两)
赤芍药
(二两) 黄芩(二两) 川升麻(一两) 漏芦(一两) 栀子仁(一两) 桑根白皮(二
两锉) 川
大黄(三两锉碎微炒) 川芒硝(三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不
计时候温服。
\x连翘散 治发背溃后。排脓解毒消肿。退热止痛。\x
连翘 前胡(去芦头) 人参(去芦头) 赤芍药 荠 桔梗(去芦头) 玄参 黄
芩甘
草(生锉) 防风(去芦头) 赤茯苓(各一两) 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