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脑。拔去疮中毒。\x
羊桃根(锉) 硝石(研) 凝水石(碎各一两) 天灵盖(慢火烧烟绝) 木香 白
蔹(各半
两) 上为散。清水调如糊。摊于故帛上贴之。干即易。痒则瘥。
\x乳石散 治脑疽初生。如黄枳实。破后如盏底。深半寸许。\x
花乳石(研) 赤石脂(研) 滑石(研) 炉甘石(研) 密陀僧(研各半两) 乳
香(研一分)
上为细散。未破者醋调敷之。已破者即干贴。
\x黄连饼子 治发脑成痈。及热毒疮肿。\x
黄连 乳香 薰陆香(各一两) 雄雀粪(四十九粒尖细者是) 上为细散。用蔓荆根
二
两。洗净漉去水。细切捣如泥。若肿甚即更用蜀葵根三两。入前药四味合捣。调匀即取出。
于瓷器中贮之。可肿头捻作饼子。浓三分许贴之。干即易之。
\x止痛散 治发脑结肿。\x
木香(二两) 紫葛(一两半锉) 檀香(三分) 川朴硝(二两) 上为细散。以温
浆水调如
面糊。在绢上摊。贴于肿痛处。候干。即再贴。以瘥为度。
\x朱砂膏 治发脑及乳痈。初结疼痛。\x
朱砂一两 乳香(半两) 上同研为末。以葱白四两。细切。合研成膏。每用生绢上涂
贴。
候干再上。以瘥为度。
\x治脑痈\x
用盐西瓜皮晒干。烧灰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x治发脑发背方\x
取鼠剥取热皮。中心开一孔子。用贴疮上。数数易之。无头者盒饭作头。脓出即愈。
\x治脑疽\x
用松节细研。用 猪胆汁和合麻油敷疮。亲见效。
<目录>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
<篇名>发背
属性:(附论)
夫发背者。热毒之气发于背俞。为痈疽是也。此内本于五脏。外传诸腑。热气攻发。必
生于府俞之间。得之乳石发动。及肥甘滋味之过。脏腑壅热。经络为之不通。毒瓦斯凝滞。必
因俞穴而出。是以服石之人。于居处衣食。嗜欲喜怒。尤宜节慎。一有过举。则毒瓦斯乘隙而
发。初如芥粟。治之稍缓。则盈尺寸而难图。故始觉热搏于分肉。痛伤于经络。宜速治之。
盖其脉不通。则肿毒增甚。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是也。血败肉腐。为患不
一。实则为痈。浮则为肿。深则为疽。然发于背者两胛间。初起甚微。或痒或痛。往往忽之。
数日遂致不救者。治之始则度其肿之正中而灸之。壮数逾百。使恶气外出。次以药疏利腑脏
。决其邪毒。则有可治之理。
凡发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平生不服。而自发
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
初不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于死。其临困之时。已阔三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
以手按之。诸孔中皆脓出。寻时大困。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
为泥。捻作饼子。浓二分。阔一寸半。以粗艾火作炷。灸泥饼上。贴着疮上灸之。一炷一易
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子即瘥。如榆荚大。灸七七饼炷即瘥。如钱大。可日夜灸之。
不限炷数。仍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诸药。攻之乃愈。又法诸发背未作大脓。可以冷水射之。
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住。瘥乃止。此病忌面酒五辛等。亦有当两肩上发者。
凡服石人。皆须劳役四体。无令自安。如其不尔者。多有发动。亦不得逐。便恣意取暖。
称已适情。必须遗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耳。
凡肿起背胛间。头白如黍粟。四边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即名发背也。禁房室酒蒜肉
面。若不灸治。即入内杀人。若灸当疮上。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治者、皆死。
背疽其原有五。天行一。瘦弱气滞二。怒气三。肾气虚四。饮火酒。食炙爆物。服丹药。热
毒五。盖治背疽。不可一概将为热毒。其治之难易。当自一而至五。
病有至甚而生。有微而至死。病证难辨。死生何从决乎。盖发背透膜者死不治。(此言
肝俞以上) 未溃肉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此言坏藏便下瘀血) 溃喉者不治。阴
入
腹者不治。入囊者死。鬓深及数月不治。(谓如及寸余者) 在颐后一寸三分。毒锐者不治。
无此者生。流注虽多。疗之必愈。
发背之人。虽云有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若疽疾减退五分之后。便合根据法五更初。
服山药丸。或加减八味丸。
背疽呕逆。乃是毒瓦斯冲心。非脾胃之冷。当服内托散。杨氏家藏方云。有人因鼻衄初愈。
不曾表汗。余毒在经络。背发大疽。自肩下连腰胁肿甚。坚如石。色极紫黑。医以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