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
大凡男女传尸之病。心胸满闷。背转疼痛。两目不明。四肢无力。虽欲寝卧。卧不得寝
者。膂急 痛。膝脑酸痛。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平旦。精神尚好。午后四肢微热。面
无颜色。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才不如意。又便多嗔。行立脚弱。夜卧盗汗。梦与鬼交。或
见先亡。或多惊悸。有时咳嗽。虽思饮食。不能多餐。死在须臾。精神尚好。或时微利。两
胁虚胀。口燥鼻干。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有时欲睡。渐成沉羸。犹若涸鱼不得死矣。其病
变状多端。考其源。先从肾起。初受之气。两胫酸疼。腰背拘急。行立脚弱。肾已虚矣。次
传其心。心受其气。夜卧必惊。或多怔悸。心悬汲汲。梦见先亡。有时盗汗。饮食无味。口
内生疮。心常烦热。惟欲眠卧。朝轻夕重。两颊口唇。悉皆红赤。如敷胭脂。又时手足五心
皆热。心皆受已。次传于肺。肺初受气。咳嗽少力。有时气喘。卧则更甚。鼻口干燥。不闻
香臭。或时闻朽腐物气。愦愦欲吐。肌肤枯燥。时或刺痛。或似虫行。干皮细起。状如麸片。
肺既受已。次传于肝。肝初受气。两目 。面无血色。常欲颦眉。眼视不远。目睛干。又
时赤痛。或复晴黄。朝暮懵昧。常常合眼。眠卧不熟。肝既受已。次传于脾。脾初受气。两
胁虚胀。食不消化。又时泻利。水谷生虫。有时肚痛腹胀。雷鸣。唇口焦干。或生疮肿。毛
发干耸。无有光泽。或时上气。抬眉喘气。痢赤黑汁。至此候者。将死证矣。大凡此疾。良
由祖先积孽。杀害过多。或有命债。殃及后世。或沦没恶趣。未应解脱。为人之后。不为释
冤。不为荐福。或患此而亡。传染是疾。以希资救。又其家人久不营葬。不时祭祀。山水冲
注。狐狸穿犯。幽宅不宁。出而为祟。递成相传。传染不已。故传尸非唯一门相染而成也。
人之气血衰败。脏腑虚弱。中于鬼气。因感其邪。遂成此疾。其候咳嗽不已。或胸膈妨闷。
或肢体疼痛。或肌肤消瘦。或饮食不入。或吐利不定。或吐脓血。或吐鲜血。动至一二升。
或嗜水浆。或好歌咏。或爱悲愁。或发癫狂。或便溺艰难。或因酒食而遇。或因风雨而来。
或问病吊丧而得。或朝走暮游而逢。或因气聚。或因血行。或露卧于田野。或偶会于园林。
传惹斯疾。故传尸者。须知三尸九虫。何也。三尸者名在后论。九虫者烟虫。寸白。胃虫。
人皆可治之。其余六虫。有六代行在后人。若受一虫。此人死后。兄弟子孙骨肉亲属。绵绵
相传。以至灭族。凡疾始觉。精神不美。气候不调。切戒慎酒色。调节饮食。如或不然。妄
言邪师。或言鬼祟。以至不起。慎之戒之。尸虫游食日辰。及治法。大抵六虫一旬偏游。四
穴转流。周而复始。已具六代。法中自立春一日后食起。三日一食。五日一醉。归于所归穴
。大醉五日。故五日虫醉。可以下药及灸。其三日虫食。切不可妄有医治。虫在人身中。一
虫可占十二穴。六虫在人身中。共游七十二穴。上旬十日。从心至头游四穴。中旬从心至脐
游四穴。下旬从脐至足游四穴。上旬可先服药。后灸所游穴。其虫头上向。若下火灸。虫如
紫蚕苗。出在汗中。更服药取之。以虫尽为度。更服补药。永得安耳。中旬其虫所游穴中。
头向下。亦服药取之。不灸也。恐虫觉悟。永难取。盖此虫性以通灵。务在精审。勿令有悟
可也。
观尸虫色。知病浅深。凡名医知者。先知毒瓦斯与虫并行。攻人脏腑。遇阳日长雄虫。遇
阴日长雌虫。缘先食脏腑脂膏。故其色白。次食血肉。血肉尽。故其虫黄赤。次食精髓。故
其虫紫色。精髓尽。故其虫黑色。传入肾中。病患方死。若求医士晓通病源。先取其虫。视
其理。自知轻重。其虫如白色。可二十日服药补之。其虫如黄赤色。可六十日服药补之。其
虫如紫黑色。可百二十日服药补之。十中可保一二。虽不能为一身除害。亦可为子孙除害矣。
服药仍须一载之中。刻意调摄。亦可痊平。如此得命。可为再生也。又云虫头赤者。食患人
之肉。其病可治。头口白者。食患人之髓。其病难治。虽不得断。则不传子孙矣。
六代传病。及诸虫形状。凡治病之道。要须药病相应。神效仍在泻实补虚。调治脏腑。
方得痊愈。故三尸九虫。种种灵异。莫令知之。或似蜣螂。或似红线马尾。或似虾蟆形。或
似刺 。或似鼠形。或如烂面。或有足无头。或有头无足。或化精血。归在亢阳之内。种种
形类。实难辨之。浅学之流。难施方剂。误医甚多。枉死不少。或则取虫不补。或则学浅妄
传。皆是徒费资财。通无去病之理。遂致夭折。岂不悲哉。
三虫。在人身中染着之后。或大或小。令人梦寐颠倒。梦魂飞扬。精神耗散。饮食渐减。
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