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两) 黄连 苦参(各二两) 上为散。以糯米煮作饮。莫令生。
每日空腹服一服。下日再服便瘥。勿轻之。肘后方有当归。
\x胶连丸 治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x
阿胶(三两一两炙一两入药一两销清作胶) 胡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大黄(半
两) 无食子(一枚久痢肠滑甚者加至三四枚) 上为末。以醋熔胶清。丸如梧桐子大。一
服二十五丸。日再。渐加三十丸。老小须以意斟酌加减服之。若冷痢以酒下。热痢以粥饮下。
\x内补丸\x(一名黄连丸)\x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及下脓血。\x
黄连(一两去须炒) 当归(三分锉炒) 干姜(半两炮) 阿胶(三分捣碎炒) 上
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日再服。一方以
醋煮胶令消。众手捻圆。又疗产妇下痢不止者。服之甚验。忌生冷、粘腻。(出十便良方。)
\x甘草汤\x(一名三神汤) 治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x(出十便良
方)
甘草(二寸炙) 乌梅肉(五枚微炒) 诃黎勒(五枚煨用皮) 上锉。以水一大盏。
煎至六
分。去滓。食前分温二服。
\x当归汤\x(出圣惠方)\x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x
当归(一两锉微炒) 黄连(一两去须炒) 上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
二钱。
\x加减当归地榆散 治冷热不调。气毒恶毒。温热肠候毒痢。休息膏痢。腥秽。干\x
\x呕不食。肌
御米壳(蜜炒二两) 当归(焙一两) 地榆 黄连(拣净) 芍药 甘草(炒各半两)
上罗
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进二服。气毒痢。加黄连、当归一
倍。
\x治冷热痢疾。\x(出本事方)
罂粟壳(二十个) 白姜(三钱) 甘草(五钱) 艾叶(半两) 上罗匀。分作三服。
每服入
蜜。用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x和中散 治冷热痢。腹痛里急。\x
附子(炮七度水浸去皮为末) 黄连(去须各一两为末) 乳香(研一分) 上如患冷
热痢。
取黄连、附子各半钱。乳香一分。以陈米饮调下。永止。再服以青橘皮汤调下。如患赤痢。
附子末半钱。黄连末一钱。乳香一钱。如患白痢。黄连末半钱。附子末一钱。乳香一分。米
饮调下。未止加黑豆七粒。煎汤止之。
\x治冷热不调。或水或脓。或五色血者。\x(出千金方)
用酸石榴五枚。合壳子捣。绞取二升汁。服五合即效。一方。粪前有血。令人面黄色。
用皮捣为末。茄子枝汤下。小儿以意服之。
\x治冷热痢。\x
用红菜头捣。绞汁服之。
\x坚肠丸\x(出十便良方)\x治一切痢疾。不问赤白脓血皆治。\x
今有人患痢。其脉微小。再四寻之。又沉而涩。此是一候。若下白痢。其势虽重。庶几
可治。若是下血。切忌发热通身。发热者死。热见七日死。以上所陈。虽未足以达痢之根源。
亦足以明其粗迹。议者谓如子所言以明。自甲子至于癸亥。每六十年中。未尝有一年不生痢
疾。今世人所患痢疾。于数年中间忽止有一年。其故何也。答曰。六十年中。未尝有一年无
木土相攻。未尝无土火相郁。未尝无水火相犯。但五运之政譬如权衡。一年间五行气数更相
承制。得其平等。则其疾自然不作。忽一气太过。一脏有余。痢疾之生应不旋踵。予故备陈
其粗。以开后学之未悟。庶几诊疗之间。无差误之过者矣。但毒痢伤人不一。惟水邪犯心为
重。世人初患痢时。先发寒热。投药治之其热不退。发热甚大食则呕逆。下痢不止。心热如
火。只要入凉处。只思吃冷水。忽思狂走浑走。肌肉疼痛。着手不得。此候十难治其三四也。
治疫毒痢方。须是仔细首尾。读此方论分明。识病根源。然后吃药。但毒痢初得时。先发寒
热。忽头痛。忽壮热。忽转数行便下赤痢。忽赤白相兼。忽止下白痢。忽先下白痢。后变成
赤痢。忽先下赤痢。后却成白痢。并宜吃此方。但初下痢时。先发寒热头痛。即是寒邪犯心
。水火相战。故初病时先发寒热。水火相犯。血变于中。所以多下赤痢如紫草水。如苋菜水
。无色泽者。寒邪犯心之重理。先发寒热。而所下之痢止白色者。寒邪犯心之未动也。先下
白痢。而后有赤痢之变者。寒邪犯心。其势渐加也。先下赤痢。而后变成白痢者。寒邪犯心。
其势渐减也。赤白相等者。水火相犯其气相等。寒温之气相传也。忽有赤多而白少。忽有赤
少而白多。此寒邪之势有多少。毒痢之病有轻重。以白多为轻。以赤多为重。治之之法。先
夺其寒。则其所下之药一也。以太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