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病治未病。此之谓也。伤冷冻饮料。不恶寒身重。饮食不化。小便不利。去桂五苓散。假令伤
热物二分。生
热物一分。用
丸。盖天时不
肉湿面热物。当用
\x方\x
\x补中益气汤\x(出拔粹方)\x治脾胃虚弱。饮食劳倦。内伤不足之病。\x
古之至人穷于阴阳之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人受水谷之气
以生
入胃
合于
气。


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
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
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然而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
。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下
之吐之克之之类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之类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
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损不足而补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
曰。惟当以辛温之剂补其中。为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温能
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其土耳。今立此方主之。
黄 (半钱病甚劳役热者一钱) 当归身(二钱酒洗焙干或晒干小和血脉) 人参(去
芦三
钱有
经)
升麻(

亦可
\x朱砂安神丸\x(出拔粹方)\x夫脾胃虚者。因而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x
\x。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 最多。甘草、人参次之。脾如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以\x
\x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x
\x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并大虚腹皮急缩者。最宜多用。急者缓之。\x
\x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 、甘草上升能补胃气之散解。以缓带\x
\x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薄者。阴中之阳而引清气上升也。黄 、人参、甘草三味皆甘\x
\x温为主用。脾胃虚乃必用之药。气乱于胸为清浊相干。用去白橘皮以理之。又能助阳\x
\x气之升以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也。口干嗌干者。加葛根。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x
\x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x
\x。心包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 。 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x
\x故加辛温甘温之剂生阳。阳生则阴长。或曰甘温何能生血。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x
\x。阳旺则能生阴血。更加当归和之。又宜加黄柏以救肾水。能泻阴中之伏火。如烦犹不\x
\x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如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
朱砂(五钱另研水飞阴干秤) 黄连(去须拣净酒洗秤六钱) 当归(去芦二钱半) 炙
甘草
(五




四时用药加减法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加苍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湿气大胜。主
食不








以补春气之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冬月咳嗽者。加不去节麻黄半钱。如秋
凉亦加之。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甘草、款冬花各三分。若痰嗽久病肺中伏火者。去人参
防痰嗽增益耳。然调和阴阳血气之际。甘温为必用之药。脉洪大兼见热证。少加黄芩、黄连
、生地黄、甘草。脉缓显沉。困乏怠惰无力者湿胜也。加苍术、泽泻、人参、白茯苓、五味
子。脉涩气滞涩者。加当归身、木香、天门冬、青皮、陈皮。觉寒者。加桂枝黄 (虽不是
病。见热证须加寒药。热药不宜多以从权)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
夏半钱。生姜三二分。若更烦乱。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胁下急或
痛甚。俱加柴胡、甘草、人参。腹中气上逆者。冲脉逆也。加黄柏三分黄连二分以泻之。多
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如少气不足以息。服正药二三服。犹气短促。此膈
上及皮表间。有寒所遏。当引阳气上升则愈。多加羌活、独活、升麻、柴胡。 本次之。黄
倍之。扪之而肌热者表证也。只服正药一二服。得微汗则已。躁热作蒸蒸而热者。肾间伏
火上腾也。加黄柏生地黄各三分。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空心
服。如不愈。更加汉防己半钱则愈。使脚膝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