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
于肾。心下悸。夫病患猝饮水多。必暴满喘。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
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溢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
者。胁下痛引缺盆。嗽转甚。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螈 状。夫胸中有留
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也。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患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盆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
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
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卫气不周
故也。久自瘥。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
夫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营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内有七情汨乱。脏气不行。
郁而
府不
度。
夏汤
平。
关膈条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脘窍凝滞则痰聚。而有痰之所以发动者。岂无自而然。
则
痰
气
知痰涎之流注。亦能缠滞而为痛乎。如头风证。眉棱眼角俱痛。投以风药不效。投以痰药收
功。如患眼证。赤肿羞明而痛。与之以凉剂弗疗。与之痰剂获愈。如酒家手臂痛重。时或麻
痹
无
然
痰
者
治
痰饮则用药从小便利之。痰饮之痰。皆气不顺而致之。当顺气为先。分道次之。气顺则津液
流通。痰饮自下。亦有肾气虚寒。不能摄养肾水。使邪水溢上。多吐痰唾。又当以利之。八
味
肾
利
饮
痰
也
其
热痰大盛制金。湿痰者停饮不散。可服加减连翘饮子、除湿丹、无忧散。亦有酒痰者。解毒
去热。宜以三圣丸主之。五者食痰。可用汉防己丸、丹砂丸而治之。若根据法服之。决有神效
矣。凡富贵之人痰嗽。多是浓味所致。内经云。所谓味浓则发热。可服通圣散加半夏以止嗽
。更服人参半夏丸。化痰坠涎。止嗽定喘。贫乏之人。多感风冷寒湿。内经云。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可服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之类。若咳极面赤。烦 半晌。此火化乘肺也。宜
详辨之焉。
积年痰饮渐成风。口眼 斜语不通。苏合姜汁调半盏。青州丸子有神功。
凡中痰一时诸证蜂起。则为困笃。仓猝之间。药不可入。当用白梅搽开牙关。或以半夏
末或
胜
或有热者。用竹沥调尤好。气才上却随证施药。
<目录>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
<篇名>一切痰饮(附论)
属性: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
动
肿
\x方\x
\x大五饮丸\x(出千金方)\x治主五种。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水 在\x
\x两胁下。三曰
\x动有声。夫五饮者
苁蓉(一两) 远志(一两) 苦参 藜芦 乌贼骨 白术 甘遂 大黄 石膏 栝蒌
根
桔梗
大戟
朴(一
两)
\x旋复花丸\x(出千金方)\x治停痰 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x
\x化。喜唾干呕
\x欲倒。胁下痛。\x
旋复花 桂心 枳实 人参(各五分) 甘遂(三分) 吴茱萸 细辛 大黄 黄芩 葶
苈
浓
八
分)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加之。以知为度。延年方无白术、
野狼
蜀椒、防葵、杏仁各三两。干地黄四分。
\x生胃丸\x(出瑞竹堂)\x治脾胃不足。痰多呕逆。不思饮食。此药以南星、粟米、\x
\x黄土为主。盖
\x之要剂。真良方也
大天南星(四两用真黄土半斤将生姜汁和黄土成剂包裹南星慢火煨香透去土不用将天南
星切
缩
砂仁
半两) 粟
米(
拘
\x前胡汤 主胸背气膈上热。口干痰饮。风气头旋。\x
前胡 枳实(炙) 细辛 杏仁(去皮尖炒) 芎 防风 泽泻 麻黄(去节) 干
姜芍
药(
煮取二
升六
\x海藏五饮汤\x(出拔粹方)\x治一留饮心下。二癖饮胁下。三痰饮胃中。四溢饮膈\x
\x上。五流饮肠
旋复花 人参 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