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亦死。热病腹满常喘。热不退者死。热病多汗。脉虚小者生。紧实者死矣。
又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是也。或愈或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余以十日以上者何。
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诸阳主气也。人之伤
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必不能免于死矣。帝曰。愿闻其状。岐
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疼。腰背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夹鼻络
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目。故胸胁
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
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于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
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
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开。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
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缩小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矣。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日。可下而
已。
<目录>卷一百五十二\热病门
<篇名>热病一日
属性:(附论)
夫热病一日。病在太阳主表。表谓皮肤也。病在皮肤之间。故头项腰脊皆痛。宜汗之则
愈也。
\x方\x
\x解肌散\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头痛身热。四肢烦疼。宜服。\x
麻黄(去根节) 川升麻 甘草(炙微赤锉) 赤芍药 柴胡(去苗) 桔梗(去芦头)
杏仁
(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两)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
至
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x石膏散\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头痛壮热。宜服。\x
石膏 麻黄(去根节各二两) 黄芩 桂心 赤芍药 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为粗散。
每
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
服。
\x葛根散\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头痛。项强。身热如火。宜服。\x
葛根(锉) 赤芍药 麻黄(去根节) 石膏(各二两) 白芷 柴胡(去苗) 黄芩 桂
心
(各一两) 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五寸。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柴胡散\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头痛。壮热烦闷。宜服。\x
柴胡(去苗) 赤芍药 葛根(各一两) 栀子仁 黄芩(各半两) 石膏(二两) 上
为散。
每服四钱。用水一大盏。葱白二茎。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栀子散\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头痛壮热。心中烦闷。宜服。\x
栀子仁 黄芩(各三分) 石膏 葛根(锉) 柴胡(去苗)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为
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豉五十粒。葱白二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麻黄散\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头痛壮热。宜服。\x
麻黄(一两去根节)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黄芩 桂心 甘草(炙微赤锉) 赤
芍药
(各半两) 上为细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三钱。服后。盖衣取汗。未汗再服。
\x治热病一日。壮热头痛。宜服。\x(出圣惠方)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生姜(三分切) 栝蒌(二枚大者细锉碗中盛之) 上先将甘
草生
姜。以酒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投入栝蒌碗中。绞取汁。不计时候。分温二服。衣
覆取汗。
\x桃柳汤浴方\x(出圣惠方)\x治热病一日。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x
\x口鼻干。手足微冷。小便赤黄。宜用。\x
桃枝并叶(五片细锉) 柳枝并叶(五片细锉) 上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去滓。带热
避风
处淋浴。浴后于密室中。刺头并眼后两边及舌下。血断。以盐末涂针处。便宜服葛豉粥。
\x葛豉粥方\x(出圣惠方)
葛根(二两锉) 葱白(五茎并须白) 豉(一合) 生姜(一两切) 上药以水三大
盏。煎至
一盏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作粥。承热顿服。衣盖取汗。
\x麻黄粥方\x(出圣惠方)\x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