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食韭菜。病更发。天行病瘥。食生鱼酢。下利必不止。天行病食生菜。颜色
终身不平复。天行病新汗解。饮冷水者。损心包。令人虚不复。天行病未复。食犬肉并葫。
以合食之。复则死。天行病瘥。食生枣及羊肉者。肠复作热蒸。天行病瘥。食犬肉食羊肉。
作骨中蒸热。天行病瘥。食鱼肉并瓜、生菜者。令人身肿。天行病瘥食蒜者。病发大困。
问曰。伤寒温病何以辨脉。答曰。温病冬伤于寒所得也。至变为温病。伤寒汗下不愈而
过经。其证尚在而不除者。亦温病也。经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随其经所
在而取之。如太阳证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浮者。太阳温病也。如身热目疼。汗下
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长者。
阳明温病也。如胸胁痛。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弦。
少阳温病也。如腹满嗌干。诊得尺寸俱沉细。过经不愈者。太阴温病也。如口燥舌干而
渴。诊得尺寸俱沉。过经不愈者。少阳温病也。如烦 囊缩。诊得尺寸俱微缓。过经不愈者。
厥阴温病也。是故随其经而取之。随其证而治之。如发斑乃温毒也。
又云。黄帝曰。伤寒热病。死候有九。(太素云。不可刺者九。)一曰。汗不出。大热发
哕者死。(太素云。汗不出。火热发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甚一作黄。)三曰。
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病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
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体热者死。九曰。热
而痉者死。热病痉者。腰反折螈 。齿噤 也。热病七八日。脉微小。病者便血。口中干。
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七八日。脉不躁不数。后三日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常盛躁。而不得汗
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而得汗者生。
疫疠传染。老幼皆相似。调治一也。寸虚弱尽弦紧。或肝脉濡细。是虽责邪四时。然发
汗吐下条例通行。故曰。明知顺逆。正治从治。不外阴阳表里。条例通行固也。然其毒疠之
气。蕴畜于中。亦随其温凉。权其轻重而利导之。庶毒有所泄。则易为力也。病源云。挟毒
疠之气壮热烦。毒发为心腹胀满。若不治。春感清邪在肝。升麻葛根汤。解肌汤。夏感寒邪
在心。调中汤。射干汤。半夏桂枝甘草汤。秋感热邪在肺。白虎加苍术汤。发黄瘅。茵陈调
五苓散。冬感温邪在肾。亦名冬温。葳蕤汤。土无正形因火而名。当随经取之。此大概然耳。
寒证者圣散子、萤火丸、神明散。可选用。圣散子内用香附、豆蔻、良姜。只可施之寒湿。
毋惑于通用之说。
凡温病可针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六百五十有五。其三十六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
为灾。



<目录>卷一百四十八\时气门

<篇名>时气一日

属性:(附论)
夫时气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而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皆痛也。
\x方\x
\x解肌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x
麻黄(一两去根节) 川升麻(一两) 赤芍药(一两) 石膏(一两) 贝齿(三枚)
甘草
(半两炙微赤锉)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
水一
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便食豉粥补虚。
\x桂枝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x
桂枝(三分) 黄芩(三分) 麻黄(去根节三分) 石膏(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
钱。以水
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解表石膏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头项腰脊痛。恶寒。\x
石膏(二两) 豉(二合) 麻黄(一两去根节) 葛根(二两锉) 白术(二两) 桂
心(一两) 白芷(一两) 芎 (一两) 当归(微炒锉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
水一大盏。入生姜半
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葛根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壮热。心神烦躁。头痛。四肢不利。\x
葛根(一两锉) 赤芍药(一两) 麻黄(去根节一两) 黄芩(一两) 石膏(一两)
大青
(五钱) 甘草(五钱炙微赤锉)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

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治时气一日。头痛壮热方。\x(出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