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
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之而愈。
又时气病。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是知三日已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
而太阴受病焉。其脉主于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又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止烦满。此为毒瓦斯已入。
或有五六日已上。毒瓦斯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又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
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为
三阳三阴俱受病。毒瓦斯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阳阴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
再经病者。谓阴阳诸经重受病也。
又时气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者阴阳诸经重受于病。或已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未尽。
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经受病。未即相传。至于停滞累日。病证不改者。故皆当察其证而治之。
凡病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故曰冬三月早卧起。必待日
光。使志若伏若慝。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又因于寒。欲
如运枢。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又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为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也。
有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温暖之时。人感乖候之气。未即发病。至春或被积寒所折。
毒瓦斯不得泄。至天气暄热。温毒始发。则肌肉斑烂也。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曰。人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又
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也。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故曰精者身之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也。有病温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
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
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之间。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热者
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气竭。而病留者。其寿可
立而倾也。汗出而脉尚躁胜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
失志也。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凡肤热。其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
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凡温病患。三二日。身躯热脉疾。头痛。食饮如故。脉真疾。八日死。
四五日。头痛脉疾。喜吐。脉来细。十二日死。此病不疗。八九日。脉不疾。身不痛。目不
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不弹手指。时时大。心下硬。十七日死。病三四日已下。
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疗也。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疗也。凡热病新瘥。
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不能疗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
粢黍、饴、脯、 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
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必大利难禁。不下必死。下之必危。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
不可不慎也。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
计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羹汁、兔、雉、鹿肉。慎不可食猪犬肉也。新瘥后。当静卧。
慎勿令人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凡此皆令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
病已瘥未健。诣华敷视脉。敷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
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省之。经宿交接。中间三日发。舌出数
寸而死。病新瘥未经百日。未得气平复。而行房室。大略无不死者。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
十日。
已能行射猎。行房室则吐涎而死。凡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其病皆难疗多死。近者有
一士大夫。小得伤寒发汗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为平复。故入房室。则小腹急痛。手足
拘拳而死。深师说。天行病未复。强食黄花菜。手足稍重。一方云青花。
天行病瘥。食鸡鱼必变成底。又食鸡鱼肉结气不化。天行病瘥。饮酒合阴阳。复必死。
天行病损未满三月。食鲻 肉则复下血。食盐豉令人四肢不举。天行病瘥。食诸菜有花者。
三年肌肤不充。天行病未好。食生瓜、芥菜。三月浮肿也。天行病瘥。食菜合阴阳。复必死。
千金天行病瘥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大困。天行病瘥。食芥、 发病。天行病
瘥新起。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