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论)
属性:夫伤寒阳脉微。而汗出少。为不及。自和。汗出多。为太过。阳明脉实。因发其汗。汗
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则阳气绝于里。绝于里。则津液竭。致热结在内。故大便牢而不通
也。
伤寒大便不通者。胃府实也。盖因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
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此阳明证也。当下之。然有阳明证不可下者。当
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为小便数少。津液当还
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如此则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其不可下明矣。大凡胃中有燥粪。
法当以汤水和之。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所谓结燥。下之无害。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硬
后必溏。不可下。下之。则胀满不能食也。经云。溲数。则大便难也。脾约丸。
\x方\x
\x大黄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未解。烦躁口干。腹中有结燥不通。\x
川大黄(二两锉微炒)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川芒硝(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
锉) 浓
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不
计
\x治伤寒五六日。热结在内。大便不通方。\x(出圣惠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牛蒡子(一两微炒)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上为散。
每服
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x柴胡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四五日。壮热头痛。大便不通。\x
柴胡(去苗) 茵陈 木通(锉) 黄芩 土瓜根 白藓皮 川朴硝(以上各一两) 栀
子仁
(三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一(半)分。
煎至
五
\x石膏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五六日。壮热头痛。大便不通。小便血色。\x
石膏(一两) 赤芍药(三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川升麻(三分) 甘草(一
分炙微
赤锉) 柴胡(一两去苗) 木通(一两锉) 黄芩(三分) 川朴硝(一两) 上为散。
每服五钱。
以水
\x槟榔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涩。\x
槟榔(一两) 榆白皮(一两锉) 桂心(半两) 滑石(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
锉) 川大
黄(二两锉碎微炒)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一(半)分。煎至五分。去
滓。
不
\x大腹皮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六七日。大肠壅结不通。腹胁胀满。不下饮食。\x
大腹皮(半两锉碎) 枳壳(一分麸炒令微黄去瓤) 赤茯苓(三分) 赤芍药(三分)
桑根
白皮(三分锉) 牵牛子(一两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
微炒)
百合(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温服。以得利为度。
\x黄芩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x
黄芩(一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大腹皮(一两
锉) 郁
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 羚羊角屑(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
去
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x桑白皮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x
桑白皮(一两锉) 大腹皮(半两锉)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川大黄(二两锉
碎微炒)
川芒硝(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
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x川大黄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大便不通。心腹满闷。烦热喘促。\x
川大黄(锉碎微炒) 川芒硝 赤芍药 桑白皮(锉) 大麻仁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防
葵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
滓。
不
\x大黄丸\x(出圣惠方)\x治伤寒大便秘涩。是内有积热所为。诊其脉两手寸口悉洪\x
\x大而数。是其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麻仁(各
一两
二钱) 槟榔 木通(锉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
温
汤下三十丸。
\x牵牛丸 治伤寒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