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 白术〔二(三)分〕 桂(去粗皮三分) 芎 (一两) 甘
草(炙锉
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x茯苓桂枝汤 治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x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半夏(汤洗七遍炒干各一两重) 甘草(炙锉半两)
上粗
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桂心汤 治伤寒心下有饮。悸动不定。\x
桂(去粗皮一两) 槟榔(锉) 半夏(汤洗七遍炒各半两)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
四钱
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
\x治伤寒脉结代者。\x
上用甘草三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七合。日三。
\x炙甘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x
\x日死。\x
甘草(四两炒)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
胶(各二
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升)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
去
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x半夏麻黄丸 治心下悸者。\x
半夏 麻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目录>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
<篇名>伤寒烦喘(附论)
属性:夫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
腹满而喘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故在表者。当汗之。在里者。宜
下之。至于心下有水而喘。则又当利其小便也。若乃阴证发喘。是为无阳。非灸之不可。伤
寒太阳病。下之后喘者。外未解故也。夫发汗后。饮水者必喘。以水停心下。肾气乘心。故
喘也。或饮水过多。入肾亦喘也。伤寒喘者。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其气逆而上行。
冲冲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滚肚。是为喘也。伤寒喘者。为邪气在表。气不
利而喘者。有水气之气。射肺而喘者。各不同也。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仁佳。太阳病。骨
节疼痛。头疼腰疼。恶风无汗而喘者。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伤寒心下有水
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子主之。是欲发散水寒也。经曰。喘
而汗出者。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以利之。汗出而喘者。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以发之。二
者。如何而然也。盖邪气内攻。气逆不利而喘者。因喘而汗出。见其邪气在里也。虽表未解。
未
亦可发之。此亦古人之奥义。伤寒止于邪气在表而喘者。心腹必满而不坚。设或腹满而喘。
则又为可下之证。经曰。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为因腹满而喘矣。
又
喘不休者。此为肺绝。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为命绝。皆为不治之喘也。省疾问病。更宜
消息。
活人歌云。喘不 解表家。汗多潮热里攻邪。满胸合病尤须汗。水嗽青龙杏去麻。
经云。肺气实则喘。上气。所以气逆者。邪气为实耳。伤寒发喘。邪气在表者。心腹濡
而不坚。外证无汗。法当汗之。邪气在里者。心腹胀而为满。外证有汗。法当下之。又有水
气作喘。心下怔忪。即水为邪。是以有小青龙之证。若经汗下。逐水不获。至于喘促上攻。
壅塞而不得息。可以瓜蒂散从权吐之。吁喘时病之常也。其或直视谵语而喘。汗出发润而喘。
身
喘家汤剂。多用麻黄。太阳证无汗而喘。麻黄汤。或误下之。利不止。脉促。有汗而喘。葛
根黄芩黄连汤。下之微喘者。桂枝加浓朴杏子汤。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阳明证汗出不恶寒。气短腹满。潮热而喘。小承气汤。若
脉浮无汗而喘。即汗之。用麻黄汤。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勿下。可麻黄汤。水气嗽
喘。乃太阳汗后。饮水多而水停心下。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主之。小腹满者。小青龙去麻
黄。加茯苓。阴证喘。则必脉促伏而厥。返阴丹。五味子汤。鼻息鸣喘。气逆上冲。孙用和
用麻黄汤。加橘皮、杏子。久喘咳嗽。感冒鼻涕。易简九宝汤。
\x方\x
\x麻黄散 治伤寒烦热喘促。\x
麻黄(去根节) 木通(锉) 紫苏茎叶 赤茯苓 生干地黄 枳实(麸炒令微黄) 天
门冬
〔去心焙以上各一(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
盏。
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