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丸
\x三神丸\x(出圣惠方)\x治伤寒表里不解。\x
附子(半两烧令半黑) 芫花(一两醋拌炒令黄) 皂荚(一两不 者去皮子炙令黄) 上
为细末
以豆豉心。宿用汤浸至来旦。研绞。取细稀者。用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
时。
\x治伤寒发汗。极效方。\x(出圣惠方)
苍术(四两锉去皮) 甘草(二两) 猪牙皂角(四钱) 麻黄(三两去根节) 上件
生用。捣
细
\x治伤寒发汗。神验。白散方。\x(出圣惠方)
白附子(半两) 附子(半两去皮脐) 半夏(一分) 干姜(一分) 天南星(一分)
皂荚子
仁(
计
时
\x治伤寒发汗方。\x(出圣惠方)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太阴玄精石(一两细研) 硫黄(半两细研) 马牙硝(半
两细研)
上
\x浮萍草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发汗。\x
浮萍草(一两四月十五日者) 麻黄(半两去根节) 桂心(半两) 附子(半两炮裂
去皮脐)
上
汗
\x神白散\x(出济生拔萃方)\x治四时伤寒在表。浑身壮热。口苦舌干。恶风无汗\x
\x。\x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干称一两半) 干姜(一两) 麻黄(一两去根节) 甘草(一
两炙)
防
为末。每
服
衣
<目录>卷一百三十一\伤寒门
<篇名>可温
属性:(附论)
夫伤寒病。虽有三阴三阳。然在阳则太阳病多。在阴则少阴病多。以二经为表里故也。
至于
则多
下之
肾
愈
法
不
四
汗
相
桂
不
建
\x方\x
\x附子汤 治伤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方。\x
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 人参(一两) 白术(四两) 芍药 白茯苓(去黑皮各三
两) 上
锉如
\x附子饮\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头痛壮热。恐成阴毒。\x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术(各半两) 桔梗 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
每服五
钱。
\x通关散\x(出圣济总录)\x治厥阴伤寒。脉弦长者生。沉细不足者死。\x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桔梗 干姜(炮) 羌活(去芦头) 五加皮(各半两) 桂
心(去
粗皮三分) 黄 (炙锉一分) 防风(半两) 甘草(炙锉半两) 上锉如麻豆。每服五
钱。水
一盏
\x桂心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阴盛。身寒。脉候沉细。头痛体疼。\x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 人参(各半两) 白术 附子(炮裂去
皮脐) 杏
仁(
碎。
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x回阳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阴盛。手足厥冷。体寒。脉微。\x
延胡索(炒) 半夏(切姜汁炒黄) 甘遂(醋炒干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皮) 附
子
(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各半两) 槟榔(一枚) 麻黄(去根节汤煮去沫焙干半两) 天
南星
(一枚
浑
身觉
\x温白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面青。心下坚硬。开口出气。身体不热。头面\x
\x多汗。四肢厥冷
白附子(炮) 硫黄(研) 半夏(汤浸去滑切焙各一两) 上捣研为末。同粳米饭。
捣和为
丸如
沸。
\x白术散\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伏阴气。胸膈妨闷。吐逆不定。手足厥冷。\x
白术(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高良姜(炮) 桂(去粗皮) 人参 干姜(炮各
一两) 藿
香(
\x益智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四肢厥逆。其脉沉细。\x
益智(去皮) 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青橘皮(汤浸) 麻黄(去根节) 干姜
(炮各半
两)
热服。
\x正元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阴证。脉候沉细。\x
麻黄(去根节) 陈橘皮(去白焙) 大黄(生锉) 甘草(炙锉) 干姜 桂(去粗
皮) 芍药
附
每服二
钱
行
\x退阴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痛腰重。\x
乌头(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各半两) 上粗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筛。每服一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