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治。此内外寒极。纯阴无阳。故云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吐利者。寒甚于里。四逆者。寒甚于表。躁烦。则阳气欲绝。是便死矣。)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下利止。则水谷竭。眩冒。则阳气脱。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四逆恶寒而身蜷。则寒甚。脉不至。则真气绝。烦。热也。燥。乱也。若愤躁之躁。
从烦至躁。为热来有渐。则犹可。不烦而躁。是气欲脱而争也。譬犹灯将灭。而暴明。其能
久乎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肾为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少阴病。六七日不愈。而息高者。生气断绝也。)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
死
(阴气方盛。至五六日传经尽。阳气得复则愈。反更自利。烦躁不得卧寐。则正气弱。
阳不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当无热恶寒。反发热者。邪在表也。虽脉沉。以始得。则邪气未深。亦当温
剂发
\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
辛、
煮取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二三日。邪未深也。既无吐利厥逆诸里证。则可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汗以散之。)
\x麻黄附子甘草汤方\x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热气。)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
黄
一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已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脉经曰。风伤阳。寒伤阴。少阴受病。则得之于寒。二三日以上。寒极变热之时。热
烦于
\x黄连阿胶汤方\x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
胶(三两
甘温)
(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
以
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少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客热。则口燥舌干而渴。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无热也。背为阳。背恶寒者。
阳气
\x附子汤方\x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
温) 芍药(
(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
之。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肾水。而主骨节。身体疼痛。肢冷脉沉者。寒成于阴也。身疼骨痛。若脉浮。手
足热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阳病下利。便脓血者。协热也。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下焦不约而里寒也。与桃花
汤固
\x桃花汤方\x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升甘平)
(涩可去脱。赤石脂涩以固肠胃。辛以散寒。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
气。)
一服愈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寒邪入里深也。腹痛。里寒也。小便不利者。水谷不别也。下利
不止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下焦血气留聚。腐化则为脓血。刺之以利下焦。宣通血气。)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吐利。手足厥冷。则阴寒气甚。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与吴茱萸汤。助阳散寒。)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则循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
自阳
\x猪肤汤方\x
猪肤(一斤甘寒)
(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热。是以猪肤解之。加白蜜。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
气断
得。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
(阳邪传于少阴。邪热为咽痛。服甘草汤则瘥。若寒热相搏。为咽痛者。服甘草汤。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