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
土故
弦脉为阳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劳方始退。常须固脐下丹田。
脉如筝弦紧而急。主四肢相煎。木旺土衰。四肢者。辰戌丑未四末也。土位也。固脐丹
田者
为脾
寸部脉紧一条弦。胸中伏痛状绳牵。 主脉浮。客脉弦。浮弦相合。胸中急痛。属少阳。
以
关中有弦寒在胃。 主客脉俱弦。知木气有余。致寒气大实于胃中。附子理中丸主之。
弦在
下焦停水满丹田。 主脉沉。客脉弦。沉弦相合。风寒气有余。下焦停水。术附汤主之。
弦
六。紧者阳也。主风气。此太阳少阳相合。主伏阳上冲。变为狂病。宜黄连泻心汤。
黄连 生地黄 知母(各半两) 黄芩(二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服。
紧脉三关数又弦。上来风是正根元。忽然狂语人惊怕。不遇良医不得痊。
洁古云∶此是三阳合病。紧数。太阳也。弦多。少阳阳明也。故实则谵语。云岐曰∶其
脉
紧
生地黄 黄芩 山栀子仁(各一两) 大黄(半两) 上 咀。水煎一两。以利为度
紧脉关前头里痛。 主脉浮。客脉紧。浮紧相合。诸头痛皆属三阳。太阳头痛。羌活汤
主之
痛。
紧在上焦。
到关切痛无能动。 主脉弦。客脉紧。弦紧相合。太阴受邪。脾中切痛。治之以芍药汤。
赤芍药(二两) 甘草(半两) 桂(三钱) 上 咀。水煎一两。加生姜七片服。如
实痛加
大黄
隐指寥寥入尺来。缴结绕脐常手捧。 主脉沉。客脉紧。沉紧相合。绕脐痛者太阴。与
芍药
桂(一两) 芍药 炙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枣煎服。
七。洪者阳也。主头痛。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粪结涩。口干。
遍体疼痛。洁古云∶
者按之实。举之盛。
洪者
证虚
可下
洪脉根元本是阳。遇其季夏自然昌。若逢秋季及冬季。发汗通肠始得凉。
云岐曰∶其脉举按皆盛。本为相火之象。发汗从表里。从表宜麻黄汤。从里宜大承气汤。
麻黄汤
麻黄 芍药(各一两) 葛根(一两三钱) 豉(一百) 葱白(三茎) 上 咀、每
服一
两。水二
诊知其
洪脉关前热在胸。 主脉浮。客脉洪。浮洪相合。热结于胸中。凉膈散加减用之。或连
翘汤
连翘(二两) 柴胡 当归 生地黄 芍药(各半两) 黄芩(一两) 大黄(三钱) 上
咀。一
到关翻胃几十重。 主脉弦。客脉洪。弦洪相合。胃热不停。翻胃衄吐。以酸苦药除之。
或
大黄(比众药减半) 葛根 黄芩 芍药 桔梗 茯苓 本 白术 甘草(炙各等分)
上
余热
得入
更向尺中还若是。小便赤涩脚酸疼。 洁古云∶洪尺。由阴不及阳也。从下至上。先损
肾肝
宜
赤茯苓 泽泻(各半两) 桑白皮 山栀子仁(各一两) 上 咀。水煎一两。服之得
小便
利为
凡此七表。虽名阳脉。有用热药者何。答曰。阳中有阴故也。通上下中二十一道脉证。
用药
景之
实下
<目录>卷三\方脉总论
<篇名>论八里形候歌
属性:沉若烂绵寻至骨。 沉者阴也。主阴盛阳乘之候。沉者重也。阴气厥逆。阳气不舒。故
脉沉
但
。腰重便数。膀胱冷痛。又尺沉主肺弱水气痛。
微于指下细如丝。 微者阴盛阳衰之候。指下寻之。脉来而小。细细如丝。往来极微。
进退
主
缓小于迟来往慢。 缓者阴也。主卫气有余荣血不及之候。故指下寻之。往来迟缓也。
缓者
曰缓
风缓不利。
涩则如刀刮竹皮。 涩者阴也。主阳虚阴衰之候。积气虚弱。阴阳涩滞。寻之似有。举
之全
能
自禁。及女人胎气不安。败血不止。寸涩。胃中积冷。食不能转。关涩。主荣气
肌肉。尺涩。丹田积冷。夜梦遗精。女人败血。胎中冷痛。
迟重欲寻来隐隐。 迟者阴也。主阴盛阳衰。指下重手乃得。由阴络透于阳络。阳气不
来
厥
伏潜骨重似来时。 伏者阴也。主三阴毒瓦斯。伏于三阳。关格闭塞之候。指下寻之似有。
呼
伏
主
濡凑指边还怯怯。 濡者阴也。主荣中怯而卫气虚。指下按之似有。冉冉还来凑指。欲
按根据
虚精
弱按轻绵重不知。 弱者阴也。主虚气攻表。指下寻之。轻手乃得。重手稍无。往来无
力。
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