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循头。独厥阴肝脉。上入
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内经曰∶头痛颠疾。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又有病头痛连齿。时发时止。数岁不已者。由寒气内至骨髓。骨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
令头痛齿亦痛。此肾所生病也。诸阴经病无头痛。唯肝肾二经有者。由此故也。面者。人神
之牖也。上部五岳。分别五官。以属五脏。目者。肝之官。主鉴辨五色。鼻者。肺之官。主
吸引五臭。口者。脾之官。主嗜食五谷。舌者。心之官。主品尝五味。耳者。肾之官。主分
别五音。五官既具。则一身之精神。皆备于面矣。内经云∶女子六七。面皆焦。丈夫六八面
焦。由阳明气衰于上也。以其手阳明之脉。直而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傍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入上齿缝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
人。循发际至额颅。难经云∶人面独能耐寒者。以其诸阳之脉。皆上至头耳。黄帝于面焦发
堕。独言阳明而不言诸阳者,盖诸阳之脉。虽上循头。而不若阳明之脉维络于面也。合二经
而考之。可识经脉之循环。验气血之消长也。苟情动于中。邪淫于外。形色有变。皆见于面
。不可概举。颈项者。诸阳辐凑之地。六阳之脉。皆自肩颈出入缺盆。下络五脏。所以古人
取人迎动脉于颈间。以候五脏六腑之气有余不足也。其为病则不一。或颈项强痛不可回转。
或颈项痛而嗌干。或颈项痛连入缺盆。则各随其经脉所属而为病焉。至于九 瘰 瘿瘤多生
于颈项者。亦由经脉之所聚也。肩者。六阳之脉。与阳维之会。皆走于肩。而相交会。循肩
上下。因知肩为诸阳之道涂。筋骨之枢会。故能任重负戴。背中之府。诸阳受气于胸中。转
行于背。经云∶人身之阴阳者。背为阳。故五脏六腑之 。皆在于背也。 者。臂节也。穴
名曰天府。肘者。手腕也。穴名曰尺泽。臂者。从肩至掌。统而言之也。夫手之三阴三阳。
皆循臂前后廉。上下往来。或由中而行。故为病大同而小异。用药亦可以兼理。灸之刺之。
则各随其经也。腋者。掖也。手三阴之脉。与足少阳之脉。循腋上下。故为病则腋下肿痛。
灵枢经曰∶手太阴之脉。从肺系横出腋下。手少阴之脉。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手厥阴之
脉。循胸出胁下抵腋下。足少阳之脉。则从缺盆下腋。循胸中。过季胁。凡此四经。或横出
腋下。或循腋上下别行。各有其道也,有患狐臭漏腋者。古方共为一病。以理考之。其证不
一。狐臭者多因劳逸汗渍。以手摸而臭。致清气道中受此宿秽。吸上泥丸。散入百脉。多相
沾染。漏腋者由食啖五辛大过。而有所发。致腠理不密。其汗则自腋泄出。 而湿。浣衣
数重皆透。臭不可近。狐臭漏腋。皆腋中之疾。虽不伤人命而害人身。奉亲事君。乃至交游
。皆非所宜。修身之士。务为清洁者。偶得此患。不可不思有以去之
者胁骨也。肝胆二经。交会于此。是以胁痛多属肝胆也。难经云∶脏
际。其端有穴。名曰章门。直脐傍二寸八分。是脾之分。足少阴厥阴
则取其穴之所会。以去其疾也。膈者。革也。自心肺之下有膜。与
遮蔽浊气。不上熏于心肺。所谓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
以分布阴阳。志和气达。则喜乐由生。又云。膈原之下。中有父母
气者。生之原。命之主。故气海为之父母。膜原。谓心肺之间也
成之处。冲和凝结之气通。而禀受生焉。有生生不穷之义。及其
匏瓜桃李。脐干而蒂脱矣。是以号为神阙。前当肠胃。后直肾俞
部水王对生门。又云后有密户前生门。生门者脐也。婴儿在母腹
母吸亦吸。正与密户相对。所谓脐者如此。况脐之上下左右。
言五脏之动气。发于脐之上下左右也。足阳明冲脉皆挟脐。而督脉贯脐中央。脐或凸出者。
水气积于脾元。脐腹 痛者。寒邪伤于下脏。不可不知。
足少阴之脉贯脊。足太阳之脉抵腰。故腰者肾之外候。腰半
地之阴。腰为阴阳之界也。腰当人身之中。任擎折俯仰之劳
致腰痛。当以脉之真诞验之。至于房劳疲力。耗竭精气。坠
伛偻身重。肿痛引胁。谓之沥血腰痛。或作劳汗出。衣里
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腰以下如带五千钱。谓之肾着
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难经云。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小肠承受于阑门。以分别也。其水则渗灌入于膀胱上口。
而传道于大肠。故曰下焦在膀胱上口。以分别清浊也。内
于二阴。二阴者肾之外窍也。前曰溲便。精血亦自此道出
子水令居上。火令居下。所以男子由此。分而为火水未济
之卦也。后曰肛门。肛门犹车之 也。为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