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闭气诸物。免致脓水淋漓。渐成虚损。患此者可毋戒欤。
(新采)\x消瘰丸。\x
此方奇效。治愈者不可胜计。予亦刻方普送矣。
元参(蒸。)牡蛎( 醋淬。)贝母(去心蒸。各四两。)
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一服。
愚按普明着医学心悟一书。逐未亡本。用之鲜效。唯此方平淡而神奇。当共宝之。但耳
前后为少阳部位。(渠云肝之部位者误也。故改正之。)



<目录>卷三

<篇名>眩晕

属性:内经云。上虚则眩。又云。肾虚则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皆指不足而言仲景论眩。
以痰饮为先。丹溪宗河间之说。亦谓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皆指有余而言。前圣后贤。何其
相反至此。不知此症不离于肝。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风非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
而言。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气逆。则风生而火发。故河间以风火立论也。风生
必挟木势而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然一身聚邪
之处。即为偏虚之处。头为诸阳之会相火得以逆行上 者。非上焦之虚而何。肾为肝母。
肾主藏精。精虚则髓海空而头重。故内经以上虚及肾虚髓海不足立论也。言虚者。言其病根。

脉数热多 脉涩血少。 弦为肝风。 滑实痰责。 虚小气虚。 大为病进。
一眩晕脉弦发热。或寒热往来。宜
\x逍遥散。\x加半夏天麻钩藤主之。(四十八)
一眩晕脉数或滑实。大小便闭。胸胁作痛。耳聋耳鸣多怒。凡属肝经实火。宜
\x当归芦荟丸\x○此法。从喻嘉言寓意草医吴添宫之母一案得来。
一眩晕脉涩。乃精气不足。欲荣其上。必灌耳根。宜
\x六味地黄汤。\x倍地黄。去丹皮泽泻。加细辛炙甘草各一钱。川芎二钱。枸杞子三
钱。肉苁蓉
一脉虚细弱小。是气虚。宜
\x补中益气汤。\x加天麻半夏钩藤。(五)
一脉弦而滑。眩晕而呕逆。为痰饮。宜泽泻四钱白术二钱水煎服。或用二承汤。加天麻
合此二味。
一实火眩晕不可当。宜大黄酒炒三遍研末。茶调下二三钱。
一虚眩诸药不效。宜鹿茸五钱。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许服。缘鹿茸生于头。以类相从也。
一眩晕大虚。诸药不效。及虚人愈后调理。俱宜正元丹。(二十)
\x桂附八味丸。\x(十五)



<目录>卷三

<篇名>眼目

属性:眼目一症。古有五轮八廓及七十二症之辨。其实不足凭也业是科者。庸妄固无论已。而
高明之士。于实症。则曰风曰火。于虚症。则曰肝血少曰肾水衰。言之亲切有味。而施治则
毫无少效。且以增病。余历数交游。凡目痛者。无不因医而致瞽。即有一二幸免者。原为轻
浅之病。即不服药亦愈。于医固无与也。盖此症除风火赤肿外障等症。外而一切目视无光及
昏黑倦视等症。皆为阳虚。心肺为上焦之阳。心属火。火能烛物。肺属金。金能鉴物。二脏
之阳不宣则火不能烛。金不能鉴矣医者不知。以补血之药滋肝。以补水之药滋肾。下焦之阴
愈盛。则上焦之阳愈虚。且令下焦阴气。上加于天。白昼如夜。爝火有光。阴云四合。龙雷
飞腾。原欲滋阴以降火。其实滋阴以助火。火盛则遂增出赤肿红丝 肉羞明诸火象。渐成废
疾矣。予非专业此道。不敢多言。请向瞽者而询其所服何药。所点何药。便得前车之鉴。今
于眼科所未载外。搜出数方。以救逐流之弊。
\x四君子汤。\x(一。加肉苁蓉川椒菟丝为丸。治虚寒症。)豆腐一块。(中挖一空。
入朴硝一二钱。仍用豆腐盖上蒸出水即以此水洗目效。治实热症。)
桂附地黄丸(十五)当归补血汤。加鹿茸三钱。(六)磁珠丸。(二十六)还少丹。以菊
花汤
送下。(十六)初起翳障。不可遽用点药。及一切洗药。盖目不染尘。药汁入目。亦见羞涩。
唯用洁净开水。以洁净茶盏盛之。用洁净本色绢片。乘热淋洗。洗后水混浊。换水再洗。洗
至水清无垢方止。如此数次即愈。水内并不用药。名天然水。水必煎沸者。以热能散风。水
能制火也。



<目录>卷三

<篇名>耳聋

属性:肾开窍于耳。固也。而肾脉却不能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之腑以上耳中之穴。曰听
宫。小肠之经脉贯之。为司听之神所居之位。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
有为大声所振而聋者。皮膜破也。或聋或不聋者。心肾不交也。宜磁朱丸交媾水火。有先耳
鸣而后聋者。肾虚不能开藏。阴气窒塞于阳窍也。宜六味丸。去丹皮重加磁石。再加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