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虽出而热不退
无往而非亡阳之
附子(一枚炮) 白术(二两炒) 茯苓 白芍 生姜(三两) 水寒相搏咳者,加五
味子细辛干
小便利,去茯苓。(以其渗利。)下利去芍药,加干姜。(芍药酸寒,干姜辛热。)呕去附
子,
茯苓白术,补上利水,能伐肾邪,而疗心悸。生姜附子,回阳益卫,能壮真火,而逐虚
寒。芍药酸收,能敛阴和营,而止腹痛。(补阳必兼和阴,不欲偏胜。经曰∶寒淫所胜,治
以辛
方济
阳从
水,
按青
法,
才见
以消
去生姜,加人参二两,名附子汤。(仲景)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
者。(
感之痛
病,得
阳,腹
有阴气
背微恶
病,内
当以



<目录>卷六下\祛寒门

<篇名>吴茱萸汤

属性:(仲景) 治阳明证,食谷欲呕,若得汤反剧者,则属上焦。少阴证,吐利,手足厥
烦躁欲死。厥阴证,干呕,吐涎,头痛。(厥阴之脉挟胃,干呕吐沫,里寒内格也。厥
脉上巅,头痛,寒气上逆也。按三阳皆有头痛,太阴少阴二经之脉,不上循头,故无头
唯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亦有头痛。然风温在少阴,湿温在太阴,而头反痛,是又不可拘
李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盖太阴少阴二经,虽不
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吴茱萸(一升泡)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喻嘉言曰∶此明呕有太阳,亦有阳明。若食谷而呕,则属胃寒,与太阳之恶寒呕逆,原
为热
热邪,
至于烦
散寒下
又治肝
加附子,名吴茱萸加附子汤。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



<目录>卷六下\祛寒门

<篇名>大建中汤

属性:(金匮) 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
痛而不可触近者。(阳受气于胸中,阳虚则阴邪得以中之。阴寒之气,逆而上冲。横格于中
焦,故见高起痛呕,不可触近之证。心为阳,寒为阴,寒乘于心,冷热相激,故痛。寒乘于
脾,脾冷弱,不消水谷,故痛而呕,复不能饮食也。)
蜀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煎去滓,内饴糖一升。微煎温服。
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人参
甘温
其中



<目录>卷六下\祛寒门

<篇名>小建中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邪气入里,与正相搏,则腹痛。涩者,
血不足也。弦者,木克土也。太阳在表,而无腹痛。少阳在半表半里,有胸胁痛,无腹痛。
阳明腹满急痛者,里实也,宜下之,大柴胡汤,小承气汤。三阴下利而腹痛者,里寒也。
宜温之,四逆汤,附子理中汤。肠鸣泄泻而痛者,里虚有寒也,宜小建中汤温中散寒。)伤
寒二三日,心悸而烦。(悸者,阳气虚也。烦者,阴血虚也。气血内虚,与此汤先建其里。
倍芍药者,酸以敛阴,阴收则阳归附也。加饴糖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通治虚
劳悸衄,里急腹痛,梦遗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燥口干,虚劳黄胆。(黄胆,小便
利而色白者,是无热也。不可除热,当作虚寒治之。喻嘉言曰∶虚劳病,至于亡血失精,精
血枯槁,难为力矣。急宜建其中脏,使饮食增而阴血旺。故但用稼穑作甘之味,生其精血。
而酸辛酸苦,在所不用,舍是无良法也。)
桂枝 生姜(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二枚) 入饴糖一升。
微火解服。
糖为君,故
桂枝当是
准绳曰∶脾居四脏之中,生育营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失所育所行矣。必以此汤
温健
散也
以桂
出上
以姜
泻木
退寒
汤温
按此


能泻中焦之实,而不能泻上焦下焦之实。)
加黄 两半,名黄 建中汤。(金匮)治虚劳诸不足。(准绳曰∶血不足而用黄 ,黄
味甘
所从
而出
脉迟
但拘
筋骨
气。




<目录>卷六下\祛寒门

<篇名>十四味建中汤

属性:治气血不足,虚损劳瘠,短气嗜卧,欲成劳瘵,及阴证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