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
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
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慌慌无所见,小便频
结秘,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回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
闷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食不
饱,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阴气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气之热助本病也,乃庚
为热所乘而作。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之不足,以此药主之。
黄 (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 升麻(六分) 人参(去芦) 橘皮(不去白)
麦门
草(各二分) 五味子(九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
物之类,及过食生冷物。
如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
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
如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
如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三分), 本、生地黄(以上各二
分)
如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
、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
如大便通行,所加药勿再服。
如大便久不快利,勿用别药,少加大黄(煨,五分)
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
,止常服黄 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二钱)二味, 咀,以水四盏,煎至一盏,
去
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薄、清香可爱者,一分或二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
气
如气滞太甚,或补药太过,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
或三分),白豆蔻(二分),与正药同煎。
如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却减五味子。
<目录>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篇名>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倦,并宜
苍术(一钱) 半夏 益智 泽泻 羌活 防风 神曲 柴胡 升麻(各半钱) 猪苓 陈
皮麦 (如胃寒肠鸣者加) 甘草(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盅,去滓空心服。
<目录>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篇名>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气短,口不知味,肠鸣,大
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苍术(一钱半) 当归梢 升麻 陈皮(各五分) 人参 白术 柴胡 益智仁 黄芩
(各三分) 半夏 黄 甘草(各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稍热服,忌饮食失节
、生冷硬物及酒湿面。一方用红花少许,名人参益胃汤。
<目录>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篇名>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虚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寒水旺时,
以致肺金大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理之
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只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
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大恶风寒,目时眩,不欲开,腹中为寒
沃沫,食则反出,腹中常痛,及心胃作痛,胁下缩急,有时而痛,腹不能努,
秘,下气不绝,或腹中鸣,此脾胃虚之至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
不通,极则噎塞有声,喘喝闭塞,或于日阳处,或于暖室中,少缓口吸,风寒
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回顾,小便泄而时躁,此药主之,
复气之药也。
草豆蔻(面裹煨,熟为度,用仁一钱四分) 神曲 柴胡(详胁下痛,多少用之) 姜
黄(以上各
茱萸(汤洗,焙
各一钱) 麦 (炒,一
上除桃仁外,余药为细末,同研匀,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远
用白汤送下,斟酌加减。
<目录>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篇名>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怯弱,阴阳不和,三焦气滞,心腹痞闷,呕逆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