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寒伤于胃,胃冷变 方∶
橘皮 桂心 葛根(各二两) 白茅根(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数进,服尽更合。有热去桂。
治伤寒后哕,干呕,不下食方∶
生芦根 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 生姜(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止,服三剂。
又方 芦根(切一升) 橘皮 通草(各三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病患干呕方∶
取羊乳汁,饮一杯。
治哕方∶
煮豉三升,饮汁佳。
又方 空腹服姜汁一升。
又方 煮芦根浓汁,饮之。
治恶心方∶
苦瓠y并子一升碎,以酒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须臾吐,并下如虾蟆衣三升。
又方 服童子小便百日,佳。
又方 麻子一升,熬令香熟,捣,取酒三升,熟研,滤取一升,饮尽,日二服。服尽
一石瘥。
治食饮辄吐方∶
顿服生熟汤三升,即止。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呕吐哕逆第五
<篇名>灸法
属性: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灸手间使三十壮。若四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
病患干呕,灸心主尺泽佳。
又法,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治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
吐呕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灸膈俞百壮。
吐变不得下食,灸胸堂百壮。
吐逆不得食,灸巨阙五十壮。
吐逆食不止,灸胃脘百壮,三报。
吐逆饮食却出,灸脾募百壮,三报(章门穴也)。吐呕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
三
吐逆霍乱吐血,灸心主五十壮。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
壮。
噫哕呕逆,灸石关百壮。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
<篇名>噎塞第六
属性:(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噎塞第六
<篇名>五噎丸
属性: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
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
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
者
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
干姜 川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
皮
(六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小草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二两) 紫菀 干
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三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
,但去一味合之。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噎塞第六
<篇名>竹皮汤
属性: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桂心 麻黄 五
味
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噎塞第六
<篇名>干姜汤
属性: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干姜 石膏(各四两) 人参 桂心 栝蒌根(《集验》作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
半
夏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噎塞第六
<篇名>通气汤
属性: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噎塞第六
<篇名>羚羊角汤
属性: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吴茱萸 浓朴 干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杏仁 桂心(各三两)
上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