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受之痢,先发寒热,忽头痛忽先转数行,后有赤痢,忽赤
白相杂,忽止下白痢,并宜吃此通神散,吃后取壮热减退,若两三盏后,壮热不退,更不吃
此方,自别有论方在下。
麻黄(去根节) 官桂(去粗皮,各三分) 甘草(各一分,炙) 大芎
两) 细辛(八铢) 独活 桔梗
(四铢,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非时,热汤调下,和滓热吃,若吃三两盏后,寒热不退,更勿吃
,自别有方论在下,若吃此药后,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便修合第二、第三方药,吃之取
安校,若寒热已退,赤痢未消减,更服三两盏,然不可多吃,一日只两盏,候赤痢消减,忽
变成白痢,渐次修合第二方吃,候出后。
度数减少,便修合第三方,吃取平安也,但六甲之年,六庚之岁,春夏之内,时气多寒
,人得痢疾,此药通神,若是六甲之年,丑未之岁,湿化偏多,人得痢疾,先发寒热,即于
方内添草豆蔻一两修合也,又,不问太岁,但一年间,春夏之内多寒,人有痢疾,先发寒热
,并宜吃此方,治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吃前方,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宜进此方,还
真散,若吃前方药,寒热未退,赤痢未消减,更勿进此药,但天地变化,其候非常,痢疾证
候多端,此不得不尽子细故尔。
诃子(五个,用面裹,火炮熟,不要生,不要焦,得所去面,不使,就热,咬诃子破,
去核不用,只使皮焙干。)
上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以米汤一盏半,同药炼取一盏吃,若吐出一两口涎,便住,
如此吃经数盏,大府渐安,出后减少,便修合第三方药吃,以牢固大肠,若吃前方药,壮热
未退,血痢未减,不请进此药。
治疫毒痢,吃前两方药,病势已减,所下之痢,止余些小,忽青粪,忽如鸭粪,忽如茶
汤,如浊油,忽只余些小浅深红色,宜吃此方,以牢固大肠,还复真气,舶上硫黄丸。
舶上硫黄(一两,去沙石,细研,如飞尘。)
上以薏苡仁二两,炒熟,捣为末,与舶上硫黄相和匀,滴水相和,丸如梧子大,空心,
以米汤下五十丸。
治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服前面毒痢方通神散三两盏,一日,忽隔一夜,寒热不退
,下痢不减分数,通身发热,所下之痢,多是浓涕,如桃花色,如红米胶,每一次忽下一盏
半盏已来。吃此药二盏三盏,经一日,忽一夜,寒热不退,下痢不减分数,更不进此药,若
依法进药两盏,壮热便退,下痢少减分数,即请渐渐进此药,每日只两盏,候赤痢稍减,忽
变成白痢,却修合上面还真散,吃取平安,且痢之有寒热,其证一也,前方以暖药解之,此
方以凉药投之,其说何也。答曰,水邪犯心,身能发热,土湿郁火,身亦发热,肝热刑脾,
身亦发热,惟至精者,识其秋毫之变,切恐世人未能通其妙旨,予因设此两方,以救其失,
然毒痢之伤人,惟水邪犯心最为极重,但患痢疾之人,有增寒壮热,先吃上面通神散两三服
,寒热不退,下痢不止,然后进此药,以太岁分之,惟六壬、六戊、寅申、巳亥之年,宜有
此候,而六戊之年,尚有差变,盖火盛之年,必有寒湿相犯,故然,以六气推迁不定,又不
可局定年辰,但一年之间,春夏之内,热气偏多,湿化不举,人有痢疾,肝脉弦,心脉洪,
然后吃此药,若吃两盏后,不见效验,更勿进服,盖痢之所起,切忌水之犯心,不可妄投凉
药,故此方两盏后无验,更不可服。
荆芥穗 牡丹皮(去心) 木香 白头翁
连(蜜浸一宿,火上炙干,使三分) 牵牛(炒,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一二沸急泻出,食后温和吃之,此药少见效验,更可
进服,以安为期,然不可多吃,一日只两盏,痢才住,便得止。
治毒痢,初得时,发寒热,微有小寒,热忽止,腹痛,出后时,粪后有少胶涎,与赤痢
相杂,却自误吃凉药,渐渐下痢极多,从早至暮,但只思睡,早朝即颜色枯瘁,身体稍凉,
近晚至夜即面色赤,颜色光润,下痢极多,皆是清涎与赤痢相杂,通身发热,不思饮食,浑
身肌肉着床则痛。据此候,宜当吃此药,但身体大热如火,与人相近,则热气逼人,其脉轻
微,轻手取之,散满指下,不分部位,全无骨力,指下如风如气,重手取之,指下全无,急
用诃子五个炮制如下面法,掏罗为末,为一服先用热米汤调,和滓热服,吐出涎,脉气方生
可进下面方
白术(半两) 白芷 芍药 大芎(各一分) 甘草(四铢,炙) 诃子(五个,面裹
炮熟,
上细捣罗为末,每服三钱,热陈米汤调下和滓吃。
治毒痢初得病时,并无寒热,所下之痢,全是浓血,忽黯血,左右三部脉气,皆微细,
宜吃此方。
桑寄生(一两) 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