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阿胶滋之,或乌梅、五味、罂粟壳敛之,或半夏曲、生姜降之,或杏仁、桑皮、枳壳
、桔梗利之,或栀子、黄芩、连翘凉之,或麻黄、薄荷发之,大黄下之,总恃人参之大力握
枢而运,已入之邪易出,而将来之邪无从入也。肺邪得诸药以俱出,而肺气不随诸药以俱出
也。然则人参亦何尝伤肺,乃畏而不敢用耶?



<目录>卷二

<篇名>温脾汤

属性:(《本事方》)
主治锢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大黄(四钱)
上 咀,取一两,水二钟,煎六分,顿服。
喻嘉言曰∶许叔微制此方,深合仲景以温药下之之法。其大黄只用四钱,更为有见。夫
痼冷
于仲
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即是观之,肠胃痼冷之泄泻,而可恣用大
黄耶?不用则温药必不能下,而久留之邪非攻不去;多用则温药恐不能制,而洞下之势或至
转增。裁酌用之,真足法矣。(方妙矣,议更妙。)



<目录>卷二

<篇名>秦艽升麻汤

属性:治风寒客胃,口眼 斜,恶见风寒,四肢拘急,脉浮而紧。
升麻 葛根 秦艽(上) 白芷(上) 防风(上) 甘草 芍药 人参 桂枝 葱白
上十味,水煎服。
李士材曰∶至哉坤元,为五脏之主。木胜风淫,则仓廪之官承制,脾主四肢,故痿痹也。

桂枝固其卫气,芍药、秦艽和其营血,防风卑贱之卒,随令而行,葱根发汗之需,无微不达
,又藉甘草以和之,而邪有不散者乎?



<目录>卷二

<篇名>二黄汤

属性:治上焦火盛,头面大肿,目赤肿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热盛,及生疮毒者。
黄芩 黄连 甘草(各等分)
水煎,食后服。
柯韵伯曰∶诸肿痞痛,皆属心火,必用芩、连以泻心。然伤寒热结于内,而心下痞者,
是为
此热
渍之
清而火
芩、连



<目录>卷二

<篇名>四磨汤

属性:(《济生》)
治七情感伤,上气喘急,烦闷不食。
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
上四味,各浓磨水取七分,煎三五沸,放温,空心服,或下养正丹尤妙。
王又原曰∶经云∶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而反伤太和。此七情随所感,皆能
为病
宜泻
阴,
必盛
从而





<目录>卷二

<篇名>升麻葛根汤

属性: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
上四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
擅其
起,
是阳






甘草缓急和里,则下利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以表实下利,而非里实故也。痘疹自里
达表,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初起则内外皆热,故亦宜于凉散耳。



<目录>卷二

<篇名>防风通圣散

属性: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黄芩 石膏 桔
梗(各一
两) 滑石
每服三钱。
吴鹤皋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
上药
由后

归、芍和肝血;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
哉。亦治失下发斑,三焦火实。全方除硝、黄,名曰双解散。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
芥、川芎;解里用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药以和血,桔梗、白术、
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本方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



<目录>卷二

<篇名>藿香正气散

属性: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浓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
吴鹤皋曰∶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
气之
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