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湿,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致气液不得宣通,
使烦渴不止也;下痢赤白,俗言寒热相兼,其说尤误,寒热异气,岂能俱甚于肠胃,而同为
痢乎,各随五脏之部而见其色,其本则一出于热,但分浅深而已。或曰∶何故服辛热之药亦
有愈者,曰∶为能开发郁结,使气液宣通,流湿润燥,气和而已;莫若用辛苦寒之药,微加
辛热佐之,如钱氏香连丸之类是也。昂按∶刘说固是,然病亦有寒热合邪者)。
本方加石莲肉,治噤口痢。本方倍大黄,治热痢积滞。本方加吴茱萸、肉豆蔻,名乌梅
汤丸、本方加诃子、龙骨,名黄连丸(《宣明》)∶并治痢疾断下(石莲清心火,开胃口;大
黄泻胃热,荡积滞;吴茱利壅气;肉蔻、诃子、乌梅、龙骨,皆涩大肠)。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

<篇名>白头翁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热利下重,欲饮水者(此伤寒转利之证也,仲景见于厥阴篇。欲饮水与渴不同∶
渴但津干;欲水是阴分为火所灼,欲得凉以解之也,不可过与。利与痢不同;利者泻也。阳
热之利
得凉
白头翁(二两) 秦皮 黄连 黄柏(三两。)
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 ;秦皮苦寒性涩
,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渍水色青,故能入肝除热);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
燥湿止利而浓肠,取其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成无己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
之;利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徐可忠曰∶此主热利下重,乃热伤气,气下陷而重也;
陷下则伤阴,阴伤则血热,虽后重而不用调气之药,病不在气耳。周扬俊曰∶邪传厥阴,少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

<篇名>肾热汤

属性:(《千金》)
治肾热耳流脓血,不闻人声(耳为肾窍,舌为心窍,以舌非孔窍,故心亦寄窍于耳。十

上走
风邪
塞耳
磁石( 红,淬七次) 牡蛎(盐水煮, 粉) 白术(炒,五两) 麦冬 芍药(四
两) 甘
此足少阴药也。磁石体重、辛咸、色黑,补肾祛热,通耳明目,故以为君;牡蛎咸寒,
软痰破结;生地大寒,泻火滋肾;麦冬、甘草补肺清金(肺为肾母,又声属金。王太仆曰∶
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而耳聋,白芍酸寒,平肝和血经曰∶肝病气逆则耳聋不聪。又曰∶耳得
血而能听),皆能生水而制火,退热而敛阴。白术、甘草、大枣补脾之品,益土气正以制肾
邪也土(能防水,经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数者皆固本之药,使精气
充足,邪热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

<篇名>辛夷散

属性:(《严氏》)
治鼻生息肉,气息不通,不闻香臭(鼻为肺窍,气清则鼻通,气热则鼻塞。湿热盛甚,

辛夷 白芷 升麻 本 防风 川芎 细辛 木通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三钱,
茶调下(外用烧矾为末,加 砂少许,吹鼻中,能消化之)。
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经曰∶天气通于肺。若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皆清气
也;由燥火内焚,风寒外束,血气壅滞,故鼻生息肉而窍窒不通也。辛夷、升麻、白芷辛温
轻浮
破结
木通通中,茶清寒苦,以下行泻火;甘草和中,又以缓其辛散也(李时珍曰∶肺开窍于鼻,
阳明胃
九窍为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

<篇名>苍耳散

属性:(无择)
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曰鼻渊,乃风热烁脑而液下渗也。经曰∶脑渗为涕。又曰;胆移
热于脑,则辛 鼻渊。 即山根,辛 ,酸痛也。《原病式》曰∶如以火烁金,热极则反化
为水,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皆火
热盛极
白芷(一两) 薄荷 辛夷(五钱) 苍耳子(炒,二钱半。)为末。食前葱、茶汤调
下二钱
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凡头面之疾,皆由清阳不升、浊阴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阳明
,上
风散
使清升



<目录>

<篇名>除痰之剂第十五

属性: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
寒而

立五饮之名,而痰饮居其一。庞安常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
而顺矣。《准绳》云∶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成者也,治痰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