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治崩,皆用为使;)甘
草甘平泻火
<目录>润燥之剂第十三
<篇名>搜风顺气丸
属性:治中风风秘、气秘,便溺阻隔,遍身虚痒,脉来浮数;亦治肠风下血,中风瘫痪(风秘
者,风生燥也,气秘者,气滞也,故大便不通;燥则血涩,津液不行,故遍身虚痒;脉浮为
风,脉
大黄(九蒸九晒,五两) 大麻仁 郁李仁(去皮) 山药(酒蒸) 山茱肉 车前子 牛
膝
此手足阳明药也。大黄苦寒峻猛,能下燥结而祛瘀热,加以蒸晒,则性稍和缓,故以为
君;
走元
滞由
补肾,菟丝益阳强阴,以补助之也(本方云∶久服百病皆除。喻嘉言曰∶药有偏峻,可暂用
以搜风
<目录>润燥之剂第十三
<篇名>润肠丸
属性:(东垣)
治肠胃有优火,大便秘涩,全不思食,风结血结(风结即风秘,由风搏肺脏,传入大肠,
或素有风病者,亦多秘;气秘由气不升降;血秘由亡血血虚、津液不足;热秘由大肠热结;
冷秘
此
热
大黄 归尾 羌活(五钱) 桃仁(研) 大麻仁(去壳,一两。)蜜丸。一方有防风。
风湿
此手足阳明药也。归尾、桃仁润燥活血,羌活搜风散邪,大黄破结通幽,麻仁滑肠利窍
。血
则难
用
生
本方加防风、皂角仁,蜜丸,名活血润燥丸∶治同(皂角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
本方去羌活,加升麻、红花、生熟二地,名润燥汤(俱东垣方∶治同加升麻者,能升始能降
也。)又方∶
<目录>润燥之剂第十三
<篇名>通幽汤
属性:(东垣)
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噎塞不开,气不得下,大便艰难,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门(下
脘即幽门,胃之下口也。人身上下有七门,皆下冲上也。幽门上冲吸门,吸门即会厌,气喉
上掩
而大
润
也
当归身 升麻 桃仁(研) 红花 甘草(炙,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五分。)或
加槟榔
此手足阳明药也。当归、二地滋阴以养血;桃仁、红花润燥而行血;槟榔下坠而破气滞
;加升麻者,天地之道,能升而后能降,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经所谓地气上为云,天气
下为雨也(李东垣曰∶肾开窍于二阴,经曰∶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足则
大便如常;若饥饱劳役,损伤胃气,反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火伏血中,耗损真阴,
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散
之;阴结者,温之;伤食者,以苦泄之;血燥者,以桃仁、酒制大黄通之;风燥者,以麻仁
加大黄利之;气涩者,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润之。不可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损其津
液,燥
<目录>润燥之剂第十三
<篇名>韭汁牛乳饮
属性:(丹溪)
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胃脘有死血者,嗜酒食辛,躁暴多怒,
积久而成
出也;瘀
可下而食
口也,此
阑门,小
宜随病
韭菜汁 牛乳,等分。时时呷之。有痰阻者,加姜汁。本方去牛乳,加陈酒,治血膈韭
汁专消瘀血。
此足阳明药也。韭汁辛温,益胃消瘀;牛乳甘温,润燥养血;瘀去则胃无阻,血润则大
肠通而食得下矣(朱丹溪曰;反胃膈噎,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
不可
燥血
所言
姜
消
<目录>润燥之剂第十三
<篇名>黄汤
属性:(《本事》)
治心中烦躁,不生津液,不思饮食。
黄 熟地黄 芍药 五味子 麦冬(三两) 天冬 人参 甘草(三钱) 茯苓(一
两。)
此手足太阴药也。黄 、人参补气,熟地、芍药补血,乌梅、五味敛耗生津,天冬、麦
冬泻火补水,茯苓淡以利湿,甘草甘以和中,湿去气运,则脾和而思食,津生而燥退矣。
<目录>润燥之剂第十三
<篇名>消渴方
属性:(丹溪)
治渴证胃热,善消水谷(渴而多饮为上消,肺热也;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渴而小
便数有膏为下消,肾热也;皆火盛而水衰也。经曰∶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阳明也。手阳
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