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清不升、浊不降而成者,有湿热相生、隧道阻塞而成者,有燥热冲激,秘结不通而成者,
证属有余;有服寒凉、伤饮食、中气虚衰而成者,有大病后正气衰惫而成者,有小便不利、
水液妄行、脾莫能制而成者,证属不足;宜分别治之。然其源多因中气不足而起。《医贯》
曰;治肿满先以脾土为主,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或疑水胀喘满,而纯补之剂不益胀满
乎,曰∶肺气既虚,不可复行其气;肾水既衰,不可复利其水;纯补之剂,初觉不快,过时
药力得行,渐有条理矣。昂按∶此即《内经》塞因塞用之义)。



<目录>利湿之剂第十二

<篇名>实脾饮

属性:(严氏)
治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脾胃虚寒,土不能制水,故水妄行而浮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浓朴(姜炒) 大腹皮 草豆蔻 木香 木瓜 附
子黑
此足太阴药也。脾虚故以白术、苓、草补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温之;脾湿故以大
腹、
然土
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朱丹溪
曰∶治水肿宜清心火、补脾土,火退则肺气下降而水道通,脾旺则运化行而清浊分,其清者
复回为气为血为津为液,浊者为汗为溺而分消矣。又曰∶水病当以健脾为主,使脾实而气运,
则水自行,宜参苓为君,视所挟证加减。苟徒用利水药,多致不救。喻嘉言曰∶治水以实脾
为先,不但阴水为然。然阴水者,少阴肾中之真阳衰微,不能封闭而泛滥无制耳,方中不用
桂而用浓朴、木香,尚有可议耳。按∶治水有三法;实土者,守也;泄水者,攻也;兼之发
汗,



<目录>利湿之剂第十二

<篇名>五皮饮

属性:(《澹寮》)
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脾虚不能制水,故传化失常,肾水泛滥,反渍脾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生姜皮。一方五加易陈皮。罗氏∶五加易桑白皮,
治病后脾肺气虚而致肿满。
此足太阳、太阴药也。五加祛风胜湿,地骨退热补虚,生姜辛散助阳水为阴邪,大腹下
气行水,茯苓渗湿健脾。于散泻之中,犹寓调补之意。皆用皮者,水溢皮肤,以皮行皮也。
麦门冬汤
治水溢高原,肢体皆肿(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治,水溢高原;
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经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
便,窘急,溢则水留则为胀。下焦少阳经气,当相火之化,相火有其经无其脏腑,游行于五
者之间,故曰少阳为游部,其经脉上布膻中、络心包,下出委阳、络膀胱,岂非上佐天施,
下佐地生,与手厥阴相表里,以行诸经者乎。故肾经受邪,则下焦之火气郁矣,郁则水精不
得四布,而水聚矣,火郁之久必发,则与冲脉之属火者同逆而上。冲为十二经脉之海,其上
者出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并少阳,下足,渗三阴,灌诸络;由是水从火溢,上积
于肺而为喘呼不得卧,散于阴络而为 肿,随五脏之虚者,入而聚之,为五脏之胀,皆相火
泛滥其水而生病者也。非相火则水不溢而止,为积水。昂按∶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诸病



<目录>利湿之剂第十二

<篇名>麦门冬

属性:(五十枚,姜炒) 粳米(五十粒)
此手太阴药也。吴鹤皋曰∶肺非无为也。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

之母;此治病必求其本也。或问此证何以辨之,曰肢体皆肿,小腹不急,初起便有喘满,此
其候也。



<目录>利湿之剂第十二

<篇名>羌活胜湿汤

属性:(《局方》)
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湿气在表,外伤于湿也。
湿之为邪,着而不移;着于太阳则头项腰脊痛,着于太阴则肩背痛,着于阴阳之经则一身尽
痛,
李东垣曰∶
通用之方。)
羌活 独活(一钱) 川芎 本 防风 甘草(炙,五分) 蔓荆子(三分。)如身
重,腰
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如物之湿,风吹则干),羌、独、防、 、芎、蔓皆
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 本专治太
阳寒湿,荆防善散太阳风湿,二活祛风胜湿、兼通关节,川芎能升厥阴清气、上治头痛,甘
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也)。若水湿在里,则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