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半夏(半
升) 生
此足阳明药也。成氏曰∶硬则气坚,旋复之咸以软痞硬;怯则气浮,代赭之重以镇虚逆
(代赭色赤体重,又能养阴血,止反胃);辛者散也,生姜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
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纲目》云∶病解后痞硬噫气,不下利者,用此汤;下利者,生
姜泻心汤。《活人》云∶有旋复代赭证或咳逆气虚者,先服四逆汤;胃寒者,先服理中汤;
后服此汤



<目录>理气之剂第七

<篇名>丁香柿蒂汤

属性:(严氏)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按∶方书无呃字,或作咳逆,或作哕气,仲景书中亦作哕。《说
文》曰∶哕,气牾也。海藏、东垣皆以哕为干呕,人多非之,今从俗作呃逆。此病有因痰阻
气滞者;有因血瘀者,有因火郁者,有因胃热失下者,此皆属实;有因中气大虚者,有因大
下胃虚阴火上冲者,此皆属虚。寒热虚实,治法不一,古方以此汤治寒呃,虽病本于寒,然
亦有火也。呃在中焦,谷气不运,其声短小,得食即发;呃在下焦,真气不足,其声长大,
不食亦然)。
丁香 柿蒂(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五片。)一方加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良姜
此足阳明、少阴药也。丁香泄肺温胃而暖肾,生姜去痰开郁而散寒,柿蒂苦涩而降气,
人参所以辅真气使得展布也。火呃亦可用者,盖从治之法也(以热攻热,名曰从治。朱丹溪
曰∶人之阴气,因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呃逆,古人以为胃寒用丁香柿蒂,
不能





则益
本方除人参、生姜,亦名丁香柿蒂汤(严氏)∶治同。本方除人参、生姜,加竹茹、橘
红,名丁香柿蒂竹茹汤,又名橘红竹茹汤;《宝鉴》去人参,加青皮、陈皮;《三因》去人参,
加良



<目录>理气之剂第七

<篇名>橘皮竹茹汤

属性:治久病虚羸,呕逆不已(胃寒则呕,胃热亦呕,有停痰,有积饮,皆作呕,此为久病虚

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半夏 麦冬 赤茯苓 枇杷叶。加姜、枣煎。胃寒者去竹茹
、麦冬,加丁香;实火去人参。
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
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肝木挟相火而上冲,故作呃,金能平木);
二陈所以散逆气(陈皮、半夏);赤茯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
甘草、大
《金匮》橘皮竹茹汤∶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生
姜(半斤
而加半夏、麦



<目录>理气之剂第七

<篇名>定喘汤

属性: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膈有胶固之痰,外有非时之感,则令人哮喘。由寒束
于表,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故膈热气逆。声粗为哮,外感之有余也;气促为喘,肺虚
而不足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麻黄 半夏(姜制) 款冬花(三钱) 桑白皮(蜜炙) 苏
子(二
此手太阴药也。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虚宜敛
,款
成散



<目录>

<篇名>理血之剂第八

属性:人身之中,气为卫、血为营。经曰∶营者,水谷之精也,调和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
入于
视,
而能
也;








<目录>理血之剂第八

<篇名>四物汤

属性: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月经先期为热,后期为寒、为虚、为郁、为痰。朱丹溪曰∶
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上应于月,其行有常,故名曰经。为气之配,因气
而行,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者气之滞,行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错经妄
行者气之乱,紫者气之热,黑则热之甚也,今人见紫黑作痛成块,率指为风冷乘之,而用温
热之剂,祸不旋踵矣。经曰∶亢则害,承乃制,热甚则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若
曰风冷
故知
当归(酒洗) 生地黄(三钱) 芍药(二钱) 芎 (钱半。)凡血证通宜四物汤。
如凉血,
三焦地骨皮,心包络
青皮,脾白芍,胃干
板,血燥加人乳,瘀
炒蒲黄、京墨,久不
加桂附;人肥有痰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