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发热头痛,外感也;咳嗽痰壅、呕逆泄泻,内伤也;已汗而热不止,阴虚也)。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七钱半) 陈皮(去白) 甘草 枳
壳(
火,去人
此手足太阴药也。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
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溢饮身重注痛者,亦
宜此方和解之。刘宗浓曰∶此出少阳柴胡例药,治感冒异气挟痰饮之病。本方云前胡葛根自
能解肌
谓参
合四物,名茯苓补心汤,尤能治虚热及吐衄便血,乃虚实表里兼治之剂,然不可过)。
本方去人参、前胡,加川芎、柴胡,姜枣煎,名芎苏饮《澹疗》∶治伤风寒,外有发热
头痛恶寒,内有咳嗽吐痰气涌(此或肺有实热,故去人参,加川芎,为通阴阳血气之使也)。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

<篇名>香苏饮

属性:(《局方》)
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或兼内伤,胸膈满闷,嗳气恶食(《内经》曰∶卑下之地,春
气常在。故东南卑湿之区,风气柔弱,易伤风寒,俗称感冒,受邪肤浅之名也。由鼻而入,
在于上部,客于皮肤,故无六经形证,惟发热头痛而已;胸满嗳气恶食,则兼内伤也。轻为
感冒,
香附(炒) 紫苏(二钱) 陈皮(去白。一钱) 甘草(七分。)加姜、葱煎。伤食
加消导药
汗加麻黄、干姜,伤风
此手太阴药也。紫苏疏表气而散外寒,香附行里气而消内壅,橘红能兼行表里以佐之橘
(红利气,兼能发表散寒,盖气行则寒散,而食亦消矣,甘草和中,亦能解表,为使也)。



<目录>表里之剂第五

<篇名>茵陈丸

属性:(《外台》)
治时气、瘴气,黄病, 疟,赤白痢等证。
茵陈 栀子 鳖甲(炙) 芒硝(二两) 大黄(五两) 常山 杏仁(炒。三两) 巴
豆(一
应,再服
此足太阳、太阴、阳明、厥阴药也。栀子、淡豉,栀豉汤也;合常山可以涌吐,合杏仁
可以解肌;大黄、芒硝,承气汤也,可以荡热去实;合茵陈可以利湿退黄(三药名茵陈汤,
治黄正药),加巴豆大热以祛脏腑积寒,加鳖甲滋阴以退血分寒热。此方备汗吐下三法,故
能统治诸



<目录>

<篇名>和解之剂第六

属性:邪在表宜汗,在上宜吐,在里宜下;若在半表半里,则从中治,宜和解。故仲景于少阳
证,而以汗吐下三者为戒也。昔贤云∶或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阳脉之极也,死。然有当
和解
剂,



<目录>和解之剂第六

<篇名>小柴胡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腹中痛,或胁下
痛,或渴,或咳,或利,或悸,小便不利,口苦耳聋,脉弦;或汗后余热不解;及春月时嗽,
疟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寒为阴,热为阳;里为阴,表为阳;邪客于半表半里,阴出
与阳争,阴胜则寒;阳入与阴争,阳胜则热;阳不足则先寒,阴不足则先热。又曰∶太阳行
身之后,属膀胱寒水,为表;阳明行身之前,属胃燥金,为表之里;邪在于中,近后膀胱水
则寒,近前阳明燥则热也。寒热有定时者为疟,无定时者为往来寒热,以热在表而浅,邪恶
正故畏寒,寒已复热,此邪未并于表里,故寒热微而无定时也。半表半里,属足少阳胆脉,
行于两胁,手少阳三焦之脉络心包,风邪干之,心气不得宣畅,故烦满,或攻胸胁,故又胸
胁痛也。邪在表则呻吟不安,在里则烦而闷乱,邪自表而方传里,故默默静也。经曰∶阳入
之阴则静,邪在表则能食,入里则不能食,今在表里之间,故但不欲食,未至于不能食也。
邪在表则不烦不呕,在里则烦呕,表方传里,故心烦喜呕也。里虚协热,故或渴或利,或腹
中痛;里有停饮,故悸而小便不利;少阳胆脉络于耳,故耳聋;胆气上溢,故口苦;胆与肝
皆属木,故脉弦;春月时嗽,少阳当令之时也。血室,冲脉也,男女皆有之,妇人伤寒七八
日,邪当传里,值经水适来,则邪不入腑,乘虚而入血室;或经水适断,表邪乘虚亦入血室,
热与血搏结而不行,致有寒热如疟,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在男子则下血谵语,皆为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与男子无异,惟热入血室、妊娠伤寒为不同也。小柴胡在经主气,在脏主血,故
更能入血室。经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又曰∶伤寒五六日,
发热而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