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厥则万不可下。”此数语最
为明白了当,可见传经之邪亦自有当下者,但不可概谓之热厥耳。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
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咸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当归四逆汤

属性: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三两 甘草(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仲景又曰∶其人素有久寒者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酒六升,和煮,名四逆加吴茱萸
生姜
厥阴为藏血之经,故当归四逆汤以和营为主,加桂枝、细辛以和卫,营卫和则厥自解矣。
虽有寒而不加姜附者,恐燥烈太过,劫阴耗血也。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四逆散

属性:柴胡 芍药(炒) 枳实(麸炒) 甘草(炙)
等分为末,水调饮。
四逆散乃表里并治之剂。热结于内,阳气不能外达,故里热而外寒,又不可攻下以碍厥。
故但用枳实以散郁热,仍用柴胡以达阳邪,阳邪外泄,则手足自温矣。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真武汤

属性:附子(炮)一枚 白术(炒)三两 茯苓 白芍(炒) 生姜三两
北方曰幽都,乃阴寒湿浊之地,赖真武之神,运用水火以镇摄之,浊阴方渐得解散。此
方取名真武,乃专治肾脏之剂。坎之为象,一阳居二阴之中。水中之火,是为真火,此火一
衰,则肾水泛滥。停于下焦,则腹痛自利;水气犯中焦,则作哕,欲吐不吐;水气犯上焦,
则咳嗽、心悸、头眩。方中姜、附以助真阳,用苓、术以制二阴,水气一收,则上中下三焦
俱无病矣。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属性: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炮)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少阴病,下利脉微。服白通汤后,利不止,厥逆无脉,此为阴寒过甚,阳气将绝之候。
加人尿、猪胆汁者,以类相从之义也。服后脉暴出,则阳气尽泄,孤立无根据,故随脱而死。
脉微续者,阳气渐回,以次可复,故得生。外用葱艾熨灸气海、关元。表里通阳,亦为善策。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吴茱萸汤

属性:吴茱萸(泡)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吴茱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温通,用以破除阴气有余矣。又恐辛燥太过,耗气劫阴,故用
人参、大枣之甘缓以济之,又能补土扶阳,使浊阴不得上乾清道,治法更为周到。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大建中汤

属性:蜀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煎,去滓,内饴糖一升,微煎温服。
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
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十四味建中汤

属性: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蜜炙) 半夏(姜制) 当归(酒
洗) 白芍(酒炒) 熟地 川芎 麦冬 肉苁蓉 附子 肉桂
加姜枣煎。
于十全大补中又加四味,究竟阳药太多,若以治阴虚之劳瘠,非抱薪救火乎?至乐令建
中汤,加柴胡、细辛之开透善走,欲其创建中气,不亦难乎!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小建中汤

属性:桂枝 生姜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一两 大枣十二枚
入饴糖一升,微火解服。
肝木太强,则脾土受制。脾阳不运,虚则寒生,阴气日凝,阳气日削,故见肠鸣、泄泻、
腹痛等症。小建中汤之义,全在抑木扶土。当从吴氏之说,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肉桂温里,
桂枝解表,用各有当也。且肉桂性能杀木,合芍药以制肝,又用姜、枣、甘草、饴糖之甘温
以补脾,斯中州之阳气发舒,而阴寒尽退矣。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白术附子汤

属性: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 附子(炮)一枚
每服五钱。 姜五片、枣一枚煎。
此为治肾风之药,肾为水脏,得火则平,而浊阴退所矣。若肝风头眩,则当用养血之剂。
误用此方,则风火相搏,而病益剧,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三\祛寒之剂

<篇名>益元汤

属性:附子(炮) 干姜 艾叶 黄连 知母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