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瘰 、结筋相似。其疮痕瘰 要因疮而生,
是缓疾无毒。其恶核病,猝然而起,有毒,不治,入腹烦闷则杀人。南方多有此疾,皆是冬
月受温风,至春夏有暴寒冷相搏,气结成此毒也。宜服五香连翘汤,以小豆薄涂之得消也。
亦煮五香汤,去滓,时时洗渍之,消化之后,以丹参膏敷余核令消尽,不消尽者,还敷小豆
薄也。
五香连翘汤 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气痛方∶
青木香(二两) 麝香(半两) 沉木香(二两) 薰陆香(一两) 鸡舌香(一两) 连
翘子(二两) 夜干(二两) 升麻(二两) 独活(二两) 寄生(二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淡竹沥(二升)
凡十三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计水减半许可纳竹沥汁,又克取三升,分三服。
丹参膏 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气肿痛方∶
丹参(二两) 蒴 根(二两) 草(半两) 秦胶(一两) 独活(一两) 踯躅
花(半两) 蜀椒(半两) 白芨(一两) 牛膝(一两) 菊花(一两) 木防己(一两)
乌头(一两)
凡十二物,细切为善,以苦酒二升渍之一宿,夏月半日。急疾即煎之,以猪膏四升煎苦
酒竭,勿令暴焦熬也,去滓以膏涂诸疾上,日五、六,至良。
《葛氏方》治恶核肿结不肯散者方∶
乌 根 升麻(各二两)
以水三升,煮取半升,分再服,以滓熨上。
又方∶烧白鹅屎,以水服三方寸匕,以肉敷肿上。
又方∶苦酒摩由跃涂之,捣小蒜敷之。
《录验方》治恶核肿毒入腹五香汤方∶
薰陆香 射香 沉香 鸡舌香 青木香(各二两)
凡五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适寒温分用三服。不瘥复作,云令剂可尽。
五香各一两,水四升,煮取三升,亦为二服。又滓敷肿上,神良。
《僧深方》∶凡得恶肿皆暴卒,初始大如半梅桃,或有核。或无核,或痛或不痛,其长
甚速,须臾如鸡鸭大,即不治之肿。热为进,烦闷拘挛,肿毒内侵,填塞血气,气息不通,
再宿便杀人。初觉此病便急,宜灸当中央及绕肿边灸之,令相去五分,使周匝肿上,可三七
壮。肿盛者多壮数为瘥。肿进者,逐灸前际取住乃止。
又方∶鲫鱼捣敷肿上。
又方∶啖鲫鱼脍蒜齑。
《刘涓子方》治恶核肿毒汤方∶
乌扇(二两) 升麻(二两) 栀子仁(十四枚,破)
上三物,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以滓敷肿上甚良。
《张仲景方》治消核肿黄 贴方∶
黄 (三两) 真当归(三两) 大黄(三两) 芎 (一两) 白蔹(三两) 黄芩
(三两) 防风(三两) 夕药(二两) 鸡子(十枚) 黄连(二两)
凡十物,捣,筛,以鸡子白和涂纸上,贴肿上,燥易。
又方∶捣茱萸以囊盛,敷核上,亦可令速消开,多得效验。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恶肉方第十

内容:《病源论》云∶恶肉者,身里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细细长乃如牛马乳大,亦如鸡冠之
状,不痛也,亦久不治,长不已。春冬被恶风所伤,风入肌肉,结瘀血积而生也。
《短剧方》云∶有恶肉病,身中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长推出不息,如牛马乳,亦如
鸡冠状也。不治其为自推出不肯止,亦不痛痒也。此由春冬时,受恶风入肌脉中变成此疾也。
治之宜服漏芦汤,外烧铁烁之,日日稍烁令焦尽也。烁竟以升麻膏敷之,积日乃瘥耳。
(今按∶漏芦汤、升麻膏在治丹之方。)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恶脉病方第十一

内容:《病源论》云∶恶脉者,身里忽有赤络,脉起 聚如死蚯蚓状。看如似有水在脉中,
长短皆逐其,络脉所出见是也。由春冬受恶风,入络脉中,其血瘀结所作也。
《短剧方》治恶脉病方∶
宜服五香连翘汤及竹沥汤, 去恶血,敷丹参膏,积日则瘥。亦以白雄鸡屎涂之。(《集
验方》同之。)
《刘涓子方》治恶脉肿毒方∶
乌扇(二两) 升麻(二两,生者用一两) 栀子(十四枚,擘破)
上三物,切,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以滓敷肿上甚良。
又云∶升麻汤治恶脉毒肿方∶
升麻(一两) 吴茱萸(一两) 薰陆香(二两) 鸡香舌(一两) 雄黄(一两) 鳖
甲(一两,炙) 甘草(一两) 乌扇(三两) 青木香(一两)
上九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适寒温,分三服,相去一里。治脉肿神良。(今按∶升
麻汤,又有《短剧》治丹之方,药种与此不同。)



<目录>卷第十六

<篇名>治编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