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桂心(五两) 大枣(二十枚) 桔梗(二两)
夕药(三两) 半夏(二两,洗)
凡十八物,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四服,一日令尽之。
<目录>卷第十五
<篇名>说痈疽所由第一
内容:《刘涓子方》云∶九江黄父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
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 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
先满,乃注络脉,络脉皆盈,注乃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
天协议,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法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留。去虚补实,补则有余,
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所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
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
岐伯曰∶经脉留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
道流溢,草 不成,五谷不植,经络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
言其故。
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
通,不通则气归之,不得复返,故痈肿焉。与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不脓,脓不
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煎枯空虚,筋骨肌肉不相亲,
经脉败漏,内熏(熟也)于五脏,五脏伤故死矣。
又云∶黄父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营卫稽留于脉,久则血涩而不行,
血涩不行则卫气从之,从之不通,壅遏(于葛反,绝也)不得行也。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
肉腐为脓。犹不能陷肌肤,枯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为痈。
黄父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当其下筋骨,良肉无余,故命曰疽。疽上皮咬以
坚,状如牛领之皮,痈者,其上皮薄以泽,此其候也。
黄父曰∶乃知所说,未知痈疽姓名、发起处所、色诊形候、治与不治、死活之期,愿事
事闻之。
岐伯曰∶《痈疽图》曰∶赤疽发额,不泻,十余日死,其五日可刺也。其脓赤多血死,
未有脓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百神皆在额,不可见血,见血者死也。
禽疽发如疹者数十处,其四日肿,合牢核痛,其状若挛,十日可刺。其内发身振寒,齿
如噤欲痉,如是者,十日死也。
杼(除吕反)疽发项,若两耳下,不泻,十六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见脓而腐者死,
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三、三十、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
九十九,神在两耳,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疔疽发两肩,此起有所逐恶血,结留内外,营卫不通,发为疔疽。三日身肿痛,甚口噤
如状,十一日一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蜂疽发背,起心俞,若肩隅,二十日不泻死,其八日可刺。其色赤黑,脓见青死,不治。
人年六岁、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肩,不可见血,
见血者死。
阴疽发髀(卑履反)腹外,若阴股,始发腰强而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如
此不过三岁死。
刺疽起肺俞,若肝俞,不泻,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发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
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三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
皆在背,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脉疽发环头(一方作颈),如痛,身随而热,不欲动, 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
躁而不精(靖),上气咳逆,气绝,其发引耳,不可以动,二十日可刺。不刺,八十日死。
龙疽发背起胃俞(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若肾俞(第十四椎下社各一寸半),二十
日不泻死,九日可刺。在刺,其上赤下黑,若青脓黑死,发血脓者不死。
首疽发热,发热八十日,大热汗头引身尽,如癞身热,同同(齐也)如沸者,择皮颇肿
处浅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侠(胡颊反)荣疽发胁,若起两肘头,二十五日不泻死,其九日可刺。发赤白间,其脓
多白而无赤可治也。人年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
十六,神皆在胁,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行疽发如肿,或复合相往来,可要追其所在,刺之即愈。
勇疽发股起太阴,若伏鼠,二十五日不泻死,其十日可刺。勇疽发脓赤,黑死,白者尚
可治。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三、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
一,神皆在尻尾,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标叔疽发热同同,耳聋。后六十日肿如裹水状,如此可刺之。但出水后及有血,血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