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
<篇名>治利后虚烦方第三十八
内容:《病源论》云∶利后虚烦者,由腑脏尚虚而气内搏之所为也。
《短剧方》大乌梅汤治被下之以后,虚烦燥不得眠,剧者颠倒心中懊 (奴道反)方∶
大乌梅(十四枚,擘) 好豉(七合)
凡二物,以水四升,煮梅令得二升半,纳豉令四、五沸,得一升半,分二服。
《千金方》治下后烦,气暴上,香苏汤方∶
香豉(五两) 生苏(一把,冬用子三两)
凡二物,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
《僧深方》治大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颠倒懊 欲死方∶
栀子(十四枚,擘) 好豆豉(七合)
凡二物,水四升,先煮栀子,令余二升半汁,乃纳豉,二三沸,去滓,服一升。一服安
者,
<目录>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后不能食方第三十九
内容:《病源论》云∶利后不能食者,由脾胃虚弱、气逆胸间之所为也。
《千金方》治大下后腹中空竭,胸中虚满不得食方∶
夕药(一两) 甘草(一两) 当归(二两) 生姜(五两)桂心(三两) 浓朴(二
两) 半夏(一两)
凡七物,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后哕方第四十
内容:《病源论》云∶下断之后,脾胃虚,气逆,遇冷折之,其气不通则令哕。
《范汪方》治大下之后,下止,呕哕、胸中满塞、水浆不下方∶
橘皮(一两) 人参(一两) 香豉(一升,一方一两) 桂心(二两) 生姜(五两)
半夏(三两) 甘草(一两)
凡七物,切,以水九升,煮豉取七升,去滓,纳诸药,微火上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后逆满方第四十一
内容:《病源论》云∶利后而心下逆满者,犹脏虚,心下有停饮,气逆乘之所为也。
《范汪方》治中寒下以后,心下逆满上冲胸中、起欲头眩方∶
茯苓(四两) 桂(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后谷道痛方第四十二
内容:《病源论》云∶利久肠虚,邪客于肛门,邪气与真气相搏,故令疼痛也。
《新录方》利谷道疼痛方∶炒盐熨下部。
又方∶烧蒜去皮,纳下部,良。
《范汪方》利谷道痛方∶炙枳实熨之。
《集验方》治赤白滞下久不断、谷道疼痛不可忍∶宜服温药,熬盐熨之。
<目录>卷第十二
<篇名>治消渴方第一
内容:《病源论》云∶消渴者,渴而不小便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热结于肾
中,
水而
《千金方》云∶论曰∶凡积久兴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
酷热
由己。饮啖无度,咀(才与反)嚼酢酱,不择酸(苏官反,酢也)咸,积年长夜,酣兴不
KT,遂使三焦(
《短剧方》云∶说曰∶少时服五石诸丸散者,积经年岁,人转虚耗(呼到反)。石热结
于肾中
消渴之
兴终不痿弱,液自出;亦作KT 疸之病。凡如此等,宜服猪肾荠 (脐二音)汤,制其
肾中石势,将
又云∶铅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方∶
铅丹〔(一名铅华,和名多尔,《本草》云∶朱雀精也)二分〕 栝蒌(十分) 泽泻〔(音
昔
五分〕
凡八物,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年壮服半匕。得病一年服药一日愈,
二
又云∶治日饮一石许,小便不通,栝(古活反)楼丸方∶
栝蒌(三分) 铅丹(三分) 葛根(三分) 附子(一分,炮)
凡四物,冶下筛,蜜(在本书)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
又云∶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汁(斗),以江水一石养之,顿取冷汁饱饮之。经曰∶放去,更取新者渍之。
又云∶灸消渴法∶灸关元一处。又;侠两旁各二寸二处,各灸三十壮,五日一报,至百
五十壮
《千金方》治消渴方∶
饮豉汁,任性多少。
又方∶浓煮竹根汁,饮之。
又方∶煮青粱米汁,饮之。
又云∶栝蒌粉治大渴秘方∶
深掘大栝蒌,浓削皮至白处止,寸切之,水浸,一日一易水,经五日出,取捣,以绢袋
碎之
《葛氏方》治卒消渴小便多方∶
多作竹沥饮恣口,数日愈。
又方∶破故屋瓦煮之,多饮汁。
又方∶石膏半斤,捣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