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五
<目录>卷第九
<篇名>治噫酢方第十五
内容:《病源论》云∶噫酢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
逆,
《葛氏方》人食毕噫酢及酢心方∶
人参(二两) 茱萸(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集验方》同之。)
《千金方》治食后吐酢水方∶
干姜(二两) 食茱萸(半升)
二味,酒服方寸匕,日二,立验。
《医门方》疗食噫或酢咽方∶
人参(二两) 吴茱萸(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橘皮(一两半,切)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
又云∶疗食后吐酢水,食羹饭粥并作方∶
浓朴(炙) 吴茱萸 桂心 橘皮(各二两) 白术(三两)
上捣筛为散,空腹酒服方寸匕,甚效。
《广济方》疗吐酸水,每食即变作酸水吐出方∶
槟榔仁(十二六分) 人参(六分) 茯苓(八分) 橘皮(六分) 荜茇(六分)
捣筛为散,平晨空腹,取生姜五大两,合皮捣绞取汁,温,纳散方寸匕,搅调顿服之,
日一
《效验方》治食后吐酢水,洗洗如酢浆,食羹即剧,为胃冷干姜散方∶
食茱萸(一两) 干姜(一两) 术(一两) 甘草(一两)
凡四物,冶下筛,用酒若汤服方寸匕,日三。
<目录>卷第九
<篇名>治呕吐方第十六
内容:《病源论》云∶呕吐者,皆由脾胃虚弱,受于风邪所为也。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
饮,
生
《极要方》疗呕吐∶此病有两种,一者积热在胃,呕逆不下食,二者积冷在胃,呕逆不
下食
生姜根(切,一升) 生麦门冬(一升) 青竹茹(一升) 生姜(切,五合) 茯苓
(五两)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竹沥六合搅调,分二服。
《博济安众方》治呕逆不食方∶
浓朴(三两,去皮,姜涂,炙) 人参(一两) 橘皮(一两)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作三服,饭后服。
《僧深方》生姜汤治食已吐逆方∶
生姜(五两)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橘皮(一两) 甘草(二两)
五种,水九升,煮取三升七合,分三服。
《广济方》疗脾胃中冷气、每食即呕吐方∶
人参(二两) 甘草(一两半,炙) 橘皮(一两半,炙) 葱白(三两) 生姜(三
两,切)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绞去滓,分温三服,忌生冷油腻猪鱼海藻。
《范汪方》半夏汤,治胸中乏气而呕欲死方∶
人参(二两) 茯苓(二两) 生姜(三两) 白蜜(五合) 半夏(三升,洗)
凡五物,以蜜纳六升水中挠之百过,以余药合投中,煮得三升,分四服,禁冷食,治干
呕亦
《医门方》治呕逆变吐食饮不下方∶
橘皮(二两) 术(二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温三服,服相去八九里。
止呕橘皮汤方∶橘皮(二两) 干姜(二两) 人参(一两半)
以水六升,煮得二升,服七合,日三。
《新录方》治呕吐不下食方∶
茅根(切,二升) 生姜合皮(切,一升)
以水四升半,煮取二升,二服。
《录验方》治热呕方∶
芦根 茅根(切,各一升)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卒呕哕又厥逆方∶
生姜(半斤,切) 橘皮(四两)
水七升,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日三。
《千金方》云∶诸呕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悸者,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一升) 生姜(八两) 茯苓(三两)
三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半,二服。
又云∶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也。
又云∶饮食呕吐法∶生熟汤二升,顿服即吐。
又云∶灸呕吐方∶灸心俞百壮。
又方∶灸膈俞百壮。
又方∶灸胸堂百壮。
又方∶灸原阙五十壮。
又方∶灸胃脘百壮,三报。
又方∶灸脾募百壮,三报。
<目录>卷第九
<篇名>治干呕方第十七
内容:《病源论》云∶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故谓之干呕。
《僧深方》治胃逆干呕欲吐无所去人参汤方∶
人参(二两) 干姜(四两) 泽泻(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 茯苓(四
两) 大黄(一
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八合,日三。
又云∶